释名

乌草、小青,山陵翘。

气味

(花、叶)苦、微寒、无毒。

主治

大腹水肿。方见“马鞭草”条。

休息痢(时痢时止,久不愈)。用鼠尾草花捣成末,每服一钱,水送下。

长期下血。用鼠尾草、地榆各二两,加水二程式,煮成一升,一次服完。病达二十年者,不过两服可愈,将药研为末,用水冲服亦可。

反花恶疮(疮内恶肉翻出,状如饭粒)。用鼠尾草根切细,和猪油捣烂敷患处。

鼠尾草,学名:Salvia sclarea L.,是《本草纲目》中草部的一种植物。其释名“乌草、小青,山陵翘”揭示了其独特的名称来源和形态特征。下面将详细解析这首诗:

  1. 释名
  • 乌草、小青:描述了鼠尾草的别称,强调了其在自然界中的外观特征。
  • 山陵翘:描绘了鼠尾草生长环境的特点,即山坡上高耸的草木。
  1. 气味
  • 苦、微寒、无毒:指出了鼠尾草的药性及其对人体的影响,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
  1. 主治
  • 大腹水肿:展示了鼠尾草在治疗水肿方面的应用。
  • 休息痢(时痢时止,久不愈):说明了鼠尾草在缓解慢性腹泻方面的功效。
  • 长期下血:反映了鼠尾草在治疗长期出血方面的疗效。
  • 反花恶疮(疮内恶肉翻出,状如饭粒):描述了鼠尾草根在外用时的特定效果。
  1. 赏析
  • 鼠尾草在中医中被广泛应用于多种病症的治疗,其独特的药效和广泛的应用范围使其成为中医药宝库中的一员。
  • 诗中不仅记录了鼠尾草的药用价值,还体现了古代医学对自然药物的依赖和利用,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智慧。

通过对《本草纲目·草部·鼠尾草》的逐句释义和赏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鼠尾草在中医中的应用及其文化意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