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名
马钱子、苦实把豆、火失刻把都。
气味
(仁)苦、寒、无毒。(现代认为:番木鳖有大毒,不可食)。
主治
伤寒热病,咽喉痹痛,消痞块(口含咽汁或磨水噙咽)
诗句:
本草纲目 · 草部 · 番木鳖
译文:
《本草纲目》中有记载,番木鳖是一种植物。
注释:
- 释名: 解释其别名。这里指的是马钱子、苦实把豆、火失刻把都。
- 气味: 描述番木鳖的性味和毒性。
- 苦、寒、无毒: 表示番木鳖的味道是苦的,性质是寒的,并且没有毒性。
- 主治: 列举了番木鳖的主要药用功效。
- 包括治疗伤寒热病,咽喉痹痛,以及消痞块。
赏析:
《本草纲目》是一部著名的古代中医药典,其中包含了大量的中草药信息。番木鳖(学名:StrychnosNuciferae),又被称为马钱子、苦实把豆、火失刻把都等名称。在中医中,番木鳖以其独特的药效被广泛使用。根据《本草纲目》的描述,番木鳖具有苦、寒的性质,且对人体无毒。
在中医理论中,“苦能泄、寒能清热”,因此番木鳖主要被用于治疗一些与热相关的病症,比如伤寒热病。此外,由于其能够缓解喉咙的疼痛,所以常被用于治疗咽喉炎或喉痹痛。对于消化系统方面问题,如消化不良或胃部积食,番木鳖也有其独特的作用。最后,它还能用于消除身体内的痞块,即由痰湿引起的肿块或结节。
番木鳖不仅是一味中药材,也是多种疾病的有效治疗手段,体现了中医药物的独特魅力和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