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名
金银藤、鸳鸯藤、鹭鸶藤,老翁须、左缠藤、金钗股、通灵草、蜜桶藤、金银花。
气味
甘、温、无毒。
主治
痔瘘。用忍冬全草(或根、茎、花、叶皆可)不拘多少,泡酒中,煨一夜,取出晒干,加甘草少许,共研为末,用泡药的酒调面和药糊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至百丸,开水或酒送下。此方名“忍冬丸”。
一切肿毒(不问已溃未溃,或是初起发热)。用忍冬的花及茎叶,取自然汁半碗煎至八成服下。同时用药渣敷患处。
疔疮便毒,喉痹乳蛾。治方同上。
恶疮不愈。用忍冬藤一把,捣烂,加雄璜五分,水二升,放入瓦罐中煎熬,纸封数重,穿一孔,令气出。以疮对孔热熏,待疮大出黄水,再用生肌药,病即愈。
热毒血痢。用忍冬藤煎浓饮服。
忍冬,学名onicera japonica Thunb.,是一种植物。忍冬的释名包括金银藤、鸳鸯藤等,其味甘、温,无毒,具有清热解毒、疏风通络的功效。以下是关于忍冬的相关介绍:
- 药用价值:忍冬全草(或根、茎、花、叶皆可)可用于治疗痔瘘。忍冬丸是一种传统中药方剂,由忍冬全草泡酒后制成丸子服用,可以治疗热毒血痢。
- 形态特征:忍冬的茎长可达9米,中空,多分枝,幼枝密生短柔毛;叶片对生,卵形或长卵形,边缘有粗糙的绒毛;忍冬花苞片大,花瓣卵形或椭圆形,有短柔毛,花冠白色,后黄色,唇形,冠筒稍长于唇瓣,被倒生糙毛和长腺毛。
- 分布范围:忍冬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河南、湖北、湖南、四川、贵州、云南及西藏等地。
- 历史记载:《本草纲目》中将忍冬列为上品,并详细描述了忍冬的多种用途和功效,如治喉痹乳蛾、治疔疮便毒、治喉痹乳蛾等。
- 现代研究:忍冬含有黄酮类、挥发油等成分,在抗菌、抗病毒、抗炎等方面表现出色。
- 文化意义:忍冬不仅是中药材,还与中国传统文化紧密相连。例如,忍冬藤常用于制作药酒,具有补虚疗风的作用。
忍冬不仅在古代文献中有丰富的药用记录,而且在现代研究中也显示出其独特的药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