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名
山羊蹄、山大黄、餮芜、酸母、修、当药。
气味
酸、寒、无毒。
主治
治疥,去汗斑,杀皮肤小虫。
酸模,又称山羊蹄、山大黄、餮芜、酸母、修、当药。
气味:酸、寒、无毒。
去汗斑,杀皮肤小虫。
释名
山羊蹄、山大黄、餮芜、酸母、修、当药。
气味
酸、寒、无毒。
主治
治疥,去汗斑,杀皮肤小虫。
酸模,又称山羊蹄、山大黄、餮芜、酸母、修、当药。
气味:酸、寒、无毒。
去汗斑,杀皮肤小虫。
《本草纲目》·人部·人胞 释名 - 胞衣:初生婴儿的胎盘,俗称“紫河车”。 - 胎衣:胎儿在母体内所穿的衣物。 - 紫可车:初生男婴的胎盘,洗净后煮熟,切细,焙干。 - 混沌衣:初生女婴的胎盘,洗净后煮熟,切细,焙干。 - 混元母:初生男婴的胎盘,洗净后煮熟,切细,焙干。 - 佛袈裟:初生女婴的胎盘,洗净后煮熟,切细,焙干。 - 仙人衣:初生男婴的胎盘,洗净后煮熟,切细,焙干。 气味
本草纲目·人部·人胞李时珍医学智慧结晶 1. 释名 - 胞衣、胎衣、紫可车、混沌衣、混元母、佛袈裟、仙人衣。 - 气味:甘、咸、温、无毒。 2. 主治 - 妇女骨蒸劳损。 - 用紫河车(最好得自初生的男婴)一具,洗净,煮熟,切细,焙干,三研为末,加山药二两、人参一两、白茯苓半两,共研权细,调酒、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 3. 安神养血,益气补精 - 用紫河车一具,男病和和女胎,女病用男胎
乱发,即人的头发,在《本草纲目》中被用于治疗多种疾病。下面将详细解析乱发的用途、功效以及相关方剂: 1. 乱发的基本用途 - 止血作用:乱发在医学上具有止血的功效,适用于鼻血不止的情况。 - 外用方法:乱发烧灰可以吹入鼻中,这是一种简便的止血方法。 2. 乱发的其他应用 - 药物制备:乱发灰可以与其他药材如人中白和麝香混合研磨成末,用于治疗肺疽吐血等病症。 - 特殊方剂
诗句:本草纲目 · 木部 · 石南 译文:《本草纲目》中的植物部分,涉及“石南”这一条目。 注释与赏析: - 释名:“风药”表明该植物具有药用价值,可以治疗风邪相关的疾病。 - 气味:(叶)辛、苦、平、有毒,描述了石南叶的四种不同特性。其中,辛、苦、平表示其味道,无毒则说明对人体没有毒性。 - 主治:描述了石南的主要应用方向,用于治疗某些特定的病症。例如,用石南、生地黄、茯苓、黄蘖
本草纲目·人部·人尿探索人体尿液神奇药用价值 1. 释名与气味 - 溲、小便、轮回酒、还元汤 - 咸、寒、无毒 2. 主治与功效 - 久嗽涕唾,肺痿 - 时发寒热,颊赤气急 3. 使用童便浸泡方法 - 用童便(去头尾少许)五合 - 浸泡破开的大粉甘草一寸 4. 服用剂量与频率 - 清晨一次服下 - 或加甘草末一钱同服亦可 5. 注意事项与禁忌 - 儿童忌食五辛热物 - 吐血、鼻血 - 绞肠沙痛
诗句释义: 本草纲目 · 人部 · 天灵盖 气味:咸,涩,平。 主治:补精养神。 译文: 天灵盖,一种药物,具有咸、涩、平三种性质。它主要用于补充精气和滋养精神。 关键词注释: 1. "本草纲目" - 中国古代的药典之一,收录了大量的药材信息。 2. "人部" - 古代中医理论中,将人体的部分与五脏六腑对应起来,天灵盖即指人的头部,属于人体的上部。 3. "气味" - 描述药物的性质
这首诗是《本草纲目》中关于“人粪”的一段描述。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释: 1. 气味:涩,寒。 - "气味"指的是人粪的气味。"涩"表示其味道可能有些苦涩、干燥,"寒"则表明其性质偏向于寒冷,可能不适合过于温热的体质。 2. 主治:清热,降火,凉血。 - "清热"意味着人粪有清热解毒的作用,适用于热性疾病的治疗。"降火"则暗示人粪可以平息体内的火气,对于因火气旺盛导致的不适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诗句解读 本诗为《本草纲目·人部·人中黄》的释名部分,通过详细描述了人中黄的制备过程及其应用。 注释与译文 1. 释名 - 关键词: "竹筒"、"甘草末"、"竹、木封固"、"人粪缸"、"立春时取出"、"破竹取甘草末"、"晒干备用" - 译文: 在竹筒中填充甘草末,两端用竹和木封固,冬季投入人粪缸中,立春时取出,挂在风处阴干,然后取出甘草末,晒干后备作药用。这种甘草末称作“人中黄”。
本草纲目 · 人部 · 溺白 释名: 人中白。这是人尿桶内或尿缸内的灰白色沉淀物,以风晒久干者为好。入药须在瓦上煅过。 气味: 咸、平、无毒。 主治: 诸窍出血。用人中白一团如鸡蛋大,加棉五两一起烧研。每服二钱,温水送下。 鼻血不止。用人中白在新瓦上煅干,加麝香少许,温酒调服。立效。 偏正头痛。用人中白、地龙(炒),等分为末,加羊胆汁调成丸子,如芥子大。每取一丸,水化匀,滴鼻中入
本草纲目 · 人部 · 秋石 诗句: 秋石,用石膏泡童便制成,名贵如秋冰。 译文: 秋石是使用石膏浸泡在儿童的尿液中制成的,它珍贵如同秋天的冰霜。 注释: - 秋石: 指用石膏浸泡童便制成的一种药物。 - 石膏: 一种常见的药材,具有镇静、止痛的作用。 - 泡: 浸入或放入的意思。 - 童便: 指的是儿童的排泄物,通常认为含有一些特殊的矿物质和营养成分。 - 精致: 这里指秋石制作工艺精细
羊蹄,学名heum palmatum L.,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其别名包括蓄、秃菜、败毒菜、牛舌菜等。羊蹄的根在中医中被认为具有苦、寒、无毒的性质,因此常用于治疗多种疾病。下面将详细探讨羊蹄的药用价值: 1. 主治便秘 - 羊蹄根一两:羊蹄根一两,加水一大碗,煎至六成,温服。此方主要用于治疗结肠(便闭)。 2. 治疗肠风下血 - 羊蹄根洗净:羊蹄根洗净后切细,加连皮老姜各半碗
本草纲目·草部·昨叶何草 瓦松,一种古老中药 1. 释名与别名 - 瓦松、瓦花、向天草、赤者名铁脚婆罗门草、天王铁塔草。 - 气味:酸、平、无毒。 2. 主治与功效 - 小便沙淋:用瓦楹煎浓汤,乘热熏洗小腹,约两时后可以下沙通便。 - 通经破血:用鲜瓦楹五两熬膏,当归须、干漆各一两,烧烟尽,当门子二钱,共研为末,加枣肉和成丸仓,如梧子大。每服七十丸,红花汤送下。 - 头风白屑:用瓦松晒干
泽泻,释名水泻、鹄泻、及泻、渝、芒芋、禹孙。气味(根)甘、寒、无毒。主治水湿肿胀。用白术、泽泻各一两,共三工业区末,或做成丸子。每服三钱,茯苓汤送下。暑天吐泻(头晕,渴饮,小便不利)。用泽泻、白术,白茯苓各三钱,加水一碗、姜五片、类灯心十根,煎至八成,温服。 泽泻,学名Alisma orientale,是泽泻科植物泽泻的干燥块茎。其味甘、性寒,归肾、膀胱经,具有利水渗湿、泄热而除水肿的功效
本草纲目·草部·菖蒲从古至今的药用价值与应用 1. 释名 - 昌阳、尧韭、水剑草 - 气味:根辛、温、无毒 2. 主治 - 癫阐风疾 - 喉痹肿痛 - 鼓胀(食积、气积、或血积) 3. 用法用量 - 用菖蒲捣成末,生前了三钱 - 用菖蒲根嚼汁,烧铁秤锤淬酒一杯饮服 - 用石菖蒲八两,锉细,斑蝥四两,去翅足,同炒黄后,去掉斑蝥,研为细末,加醋、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至五十丸,温水送下 4.
本草纲目 · 草部 · 菖蒲 痈疽。用生菖蒲捣烂贴在疮上。如果疮干燥,则将菖蒲研成末,加水调匀涂搽。 译文:对于痈疽的治疗,使用生菖蒲捣烂后敷在患处。如果疮皮已经变得干燥,可以将菖蒲研磨成粉末,加入水调成糊状来涂抹。 注释:痈疽(yōng jú),是指由细菌感染或创伤引起的急性化脓性炎症,常见于皮肤、肌肉等组织。生菖蒲,即新鲜菖蒲,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功效。 热毒湿疮(遍身生疮,痛而不痒
陟厘(zhì lí) 释名:侧梨,水苔、石发、石衣、水衣、水棉、潭。 气味:味甘性大温,无毒性。 主治:强胃气,止泄痢。捣烂可涂治丹毒游疹。 赏析: 陟厘是一种中药材,主要功效是强胃气和止泄痢。它的味道甘甜,性温无毒。常用于治疗消化不良引起的腹泻、腹痛等症状。此外,陟厘还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可用于治疗皮肤疾病如丹毒和游疹。陟厘的使用也需谨慎,如有过敏反应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寻求医生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