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名

酸浆、三叶酸、三角酸、酸母、醋母、酸箕、鸠酸、雀林草、小酸茅、赤孙施。

气味

酸、寒、无毒。

主治

小便血淋。用酢浆草捣汁,煎五苓散服下。

二便不通。用酢浆草一把、车前草一把,共捣取汁,加砂糖一钱调服。不通可再服。

赤白带下。用酢浆草阴干,研为末。每取三匙,空心服,温酒送下。

痔疮出血。用酢浆草一大把,加水二升,煮取一繁荣昌盛服下。一天服三次,有效。

癣疮作痒。用酢浆草涂搽,数次即愈。

牙齿肿痛。用酢浆草一把,洗净,加川椒(去核)四十九粒,同捣烂,捏成豆大小粒。每以一粒塞痛处,有效。

酢浆草的释名包括酸浆、三叶酸、三角酸等。其气味为酸、寒、无毒。主要功效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散瘀消肿等

酢浆草的释名:

  1. 酸浆:酢浆草在《本草纲目》中被命名为“酸浆”,这个名称直观地描述了其味道和特性,即具有酸味。

  2. 三叶酸:酢浆草还被称为“三叶酸”,这反映了它含有三种不同的生物碱成分,每种都有其独特的药理作用。

  3. 三角酸:此名可能源于其花朵的三角形结构,同时“酸母”也突出了其酸性的特性。

  4. 醋母:名称中的“醋母”可能指的是这种植物在中医处方中作为醋剂使用的历史背景。

  5. 鸠酸:这是对酢浆草酸性成分的形象描述,同时也暗示了其在传统医学中作为酸味药材的角色。

  6. 雀林草:这一名称富有诗意,可能与酢浆草生长的环境和形态有关,同时也带有某种文化或地方色彩。

  7. 小酸茅:这个名字可能因其细长的形态或在野生环境中的常见程度而被选用。

  8. 赤孙施:此名可能与酢浆草在某些地区的历史应用或俗称有关,其中“赤孙”可能指的是其红色浆果,而“施”可能意味着这种植物的用途。

气味及相关事项:

  1. 酸、寒、无毒:这些属性描述了酢浆草的主要药性,表明它具有收敛、清热、解毒的作用。

  2. 小便血淋:如《本草纲目》所述,酢浆草可用于治疗因热引起的小便血淋症状。

  3. 赤白带下:对于女性带下病,如《本草纲目》中提到的阴痒,酢浆草也有治疗效果。

  4. 二便不通:通过与其他药材配伍,可以治疗大便和小便的不畅,显示出其宽中下气的效果。

  5. 牙齿肿痛:直接用于外部涂抹,可以减轻由风热或牙痛引起的不适。

  6. 痔疮出血:酢浆草用于内服或外敷,能有效缓解痔疮相关的出血问题。

  7. 癣疮作痒:外用药物,可以对抗由于真菌感染引起的皮肤瘙痒和炎症。

  8. 痔疮出血:内服配合外敷,可以有效治疗由痔疮引起的出血。

  9. 赤白带下:对于女性的带下疾病,如《本草纲目》所记载的赤白带下,酢浆草能发挥其调经止血的功效。

  10. 痔疮出血:对于男性的痔疮出血,结合其他药材煎汤服用,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