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名
纶布。
气味
咸、寒、滑、无毒。
主治
瘿气结核,瘰疬肿硬。用昆布一两,洗其咸汁,晒干为末。每取一钱,以棉裹好,放醋中浸过,口含咽汁味尽即换。
项下渐肿成瘿。用昆布、海藻,等分为末,加蜜做成丸子,如杏核大。随时含咽。
昆布,又名纶布,是一种在古代文献中被提及的海草,常用于中医治疗。
译文:
- 本草纲目 - 草部 - 昆布(Kūnbó)
- 释名:纶布
- 气味:咸、寒、滑、无毒
- 主治:瘿气结核,瘰疬肿硬
- 用法:每取一钱,以棉裹好,放醋中浸过,口含咽汁味尽即换。
- 项下渐肿成瘿。用昆布、海藻,等分为末,加蜜做成丸子,如杏核大。随时含咽。
注释:
- 昆布:一种海生植物,常见于中国沿海地区,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医用价值。
- 释名:昆布的别称或解释。
- 气味:昆布的性味,咸、寒、滑、无毒。
- 主治:描述昆布的主要功效和适应症,主要用于治疗瘿气结核和瘰疬肿硬等病症。
- 用法:说明昆布的使用方式和使用方法,通过将昆布浸泡在醋中来增强其效果。
- 项下渐肿成瘿:指颈部以下逐渐形成瘿病的现象。
- 昆布、海藻:昆布和海藻按1:1的比例混合,制成丸子服用。
- 含咽:将药物放在口中含着吞咽。
赏析:
昆布在中国传统医学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被广泛应用于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昆布的性味咸、寒、滑、无毒,与现代科学研究的结果相吻合,表明它具有一定的药理作用。
昆布的主治功能主要是针对颈以下的瘿病和瘰疬肿硬等症状,这些病症在古代文献中有所记载,如《本草纲目》中提到了昆布可以用于“瘿气结核,瘰疬肿硬”的治疗。这表明昆布在当时是作为一种重要的药材使用,对于当时人们的健康保健具有重要意义。
昆布的用法也体现了古人对药物使用的精细和科学。昆布需要洗净后晒干,然后磨成粉末,再用棉裹好后放入醋中泡制,最后含着咽下。这种方法不仅能够增强药效,还能帮助患者更好地吸收药物成分。同时,昆布的制作过程也反映了古代人民在自然条件下利用自然资源的智慧。
昆布作为传统中药材之一,其在《本草纲目》中的记载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它不仅具有药用价值,还反映了古代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和利用,以及对疾病防治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