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名

猴姜、猢狲姜、石毛姜、石奄间。

气味

苦、温、无毒。

主治

虚气攻牙,齿痛血出。用骨碎补二两,锉细,慢火炒黑,研为末,常以擦齿,有口津,吐出或咽下均可。

耳鸣耳闭。用骨碎补削作细条,炮过,乘热寒耳中。

屙血。用骨碎补(烧存性)五钱,酒或米汤送下。

长久泄痢。用骨碎补研为末,放入猪肾中煨熟吃下,即止。

诗句翻译及注释:

  • 猴姜、猢狲姜、石毛姜、石奄间。
    译文: 这些草药被称为猴姜、猢狲姜等名称。
    注释: “猴姜”可能指的是与猴子相关联的植物,而“猢狲姜”则可能是某种树或灌木的名称。“石毛姜”和“石奄间”可能是指其形态特征或者生长环境。

  • 气味
    译文: 味道苦,性质温热,无毒。
    注释: “苦”表示这种植物的味道是苦的;“温”表示其性质偏温热;“无毒”表示对人体没有毒性。

  • 主治
    译文: 用于治疗虚气攻击牙齿,导致牙齿疼痛并出血。
    注释: “虚气攻牙”指的是因虚弱引起的口腔问题;“齿痛血出”则是描述牙齿疼痛和出血的症状。

  • 耳鸣耳闭
    译文: 使用骨碎补削成细条,用火炒热后塞入耳朵中。
    注释: “耳鸣”指的是听到噪音的感觉;“耳闭”则是指感觉耳朵被关闭。

  • 屙血
    译文: 使用烧存性后的骨碎补五钱,以酒或米汤送服。
    注释: “屙血”是指排便时血液排出体外。

  • 长久泄痢
    译文: 使用研末的骨碎补放入猪肾中煨煮,食用后即可停止腹泻。
    注释: “泄痢”指的是频繁的腹泻或痢疾。


赏析:
本诗描述了几种草药及其功效,包括骨碎补(学名Polyporus squamosus)的多种应用。骨碎补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主要用于治疗一些与骨骼和牙齿相关的问题。从诗中可以看到,骨碎补不仅被用作止血剂,还被用于治疗耳部疾病和消化道出血。这种药物的使用方式多种多样,从外用到内服,体现了中医对草药多样性的应用。此外,诗中的“猴姜”、“猢狲姜”可能是基于动物名称的描述,这在古代文献中很常见,用以指代某些具有药用价值的动物或植物。整体而言,这首诗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关于骨碎补以及与之相关的其他草药的信息,展示了中医药学中对自然材料的利用及其治疗作用的认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