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名
石荷叶。
气味
微苦、辛、寒、有小毒。
主治
耳出脓。用虎耳草捣汗滴耳内。
痔疮肿痛。用虎耳草阴干,烧烟放桶中薰疮痛处。
诗句翻译
《本草纲目 · 草部 · 虎耳草》
译文
石荷叶,气味微苦、辛、寒、小毒。主治耳出脓,捣汁滴入耳内。痔疮肿痛,阴干后烧烟薰疮痛处。
注释
- 释名: 本草学中对植物名称的解释或解释其名字的由来。这里可能是解释“石荷叶”这个名字的来源或它的别称。
- 气味: 指的是药物的气味和性质。“微苦、辛、寒、有小毒”详细描述了虎耳草的气味和药性。
- 主治: 描述虎耳草的主要用途或治疗效果。“耳鸣出脓”是直接指出了使用虎耳草的一个主要用途,即治疗耳朵发炎导致的流脓情况。
- 用虎耳草捣汗滴耳内: 这是一种传统疗法,即将虎耳草的汁液滴入耳中。这种治疗方法可能基于虎耳草在民间被认为有消炎和清洁的效果。
- 痔疮肿痛: 描述了另一个病症,即痔疮引起的疼痛和肿胀。这里使用的是传统的中医药理论和治疗方法,即使用虎耳草的干燥部分来熏患处以帮助缓解症状。
- 阴干: 指的是将药材放置在通风阴凉的地方,使其自然风干。这有助于保持药材的品质并减少细菌生长的风险。
- 烧烟: 将药材点燃,产生的烟可以用于薰疗。这是一种古老的中医治疗方法,通过烟雾的作用来驱除病邪。
赏析
这首《本草纲目》中的诗简短而精炼,直接传达了虎耳草的基本用途和使用方法。诗中所提到的两种主要疾病——耳炎和痔疮——均是中国常见的病症。虎耳草在这些传统医学实践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诗中不仅说明了药物治疗方法,还强调了使用天然材料的重要性,体现了古代人对于自然治愈力量的信任和依赖。此外,诗中也反映了古代中医治疗的一些特点,如使用自然材料和注重环境条件对药材品质的影响。这种描述方式不仅增加了诗歌的教育意义,也展示了古代文化中对于自然和谐共生的追求。通过这首诗,我们得以窥见中国古代医学的一个侧面,同时也能感受到古人对于自然界的敬畏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