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名
苦荞麻出南方,春社前后种之。
气味
甘苦,小毒。多食伤胃,发风动气,能发诸病,黄疾人尤当禁之。
主治
作饭食。
附方
明目枕:苦荞麦、黑豆皮、绿豆皮、决明子、菊花、同作枕,到老明目。
诗句翻译:
本草纲目·谷部·苦荞麦
译文:
《本草纲目》中,关于苦荞麦的记载。
注释:
- 《本草纲目》:中国古代著名的药物学著作。
- 谷部:指的是谷物类。
- 苦荞:指苦味的荞麦。
- 释名:解释名字的含义。
- 春社前后种之:在春季祭祀的前后种植。
- 气味:味道和气息。
- 甘苦:既有甜味也有苦味。
- 小毒:轻微的毒性。
- 黄疾人尤当禁之:对黄色疾病的人尤其要禁忌。
主治:
作饭食。
这里的“作饭食”意指食用苦荞麦作为食物。
附方:
明目枕:苦荞麦、黑豆皮、绿豆皮、决明子、菊花,共同作为枕头使用,有助于老年人保持视力清晰。
赏析:
这首诗主要讲述了苦荞麦的来源、气味(甘苦,小毒)、主治效果以及一个用于保护视力的食疗方。诗中提到了苦荞麦的种植时间以及其对人体可能产生的影响,并强调了适量食用的重要性;同时提供了一种保护老年人视力的食疗方法,体现了中医食疗的智慧。整体而言,诗歌内容简洁明了,既传达了关于苦荞麦的重要信息,也体现了中医药文化的一部分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