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名
大荠、大蕺、马辛。
气味
(苗)甘、平、无毒。(子)辛、微温、无毒。
主治
和中益气,利肝明目。
菥蓂
释名
- 大荠、大蕺、马辛:这三种植物的别名。
气味
- 苗:甘、平、无毒。
- 子:辛、微温、无毒。
主治
- 和中益气,利肝明目:主要功效包括调和脾胃,增强体力,以及对肝脏有益,有助于视力改善。
释名
大荠、大蕺、马辛。
气味
(苗)甘、平、无毒。(子)辛、微温、无毒。
主治
和中益气,利肝明目。
菥蓂
释名
气味
主治
《本草纲目》·人部·人胞 释名 - 胞衣:初生婴儿的胎盘,俗称“紫河车”。 - 胎衣:胎儿在母体内所穿的衣物。 - 紫可车:初生男婴的胎盘,洗净后煮熟,切细,焙干。 - 混沌衣:初生女婴的胎盘,洗净后煮熟,切细,焙干。 - 混元母:初生男婴的胎盘,洗净后煮熟,切细,焙干。 - 佛袈裟:初生女婴的胎盘,洗净后煮熟,切细,焙干。 - 仙人衣:初生男婴的胎盘,洗净后煮熟,切细,焙干。 气味
本草纲目·人部·人胞李时珍医学智慧结晶 1. 释名 - 胞衣、胎衣、紫可车、混沌衣、混元母、佛袈裟、仙人衣。 - 气味:甘、咸、温、无毒。 2. 主治 - 妇女骨蒸劳损。 - 用紫河车(最好得自初生的男婴)一具,洗净,煮熟,切细,焙干,三研为末,加山药二两、人参一两、白茯苓半两,共研权细,调酒、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 3. 安神养血,益气补精 - 用紫河车一具,男病和和女胎,女病用男胎
乱发,即人的头发,在《本草纲目》中被用于治疗多种疾病。下面将详细解析乱发的用途、功效以及相关方剂: 1. 乱发的基本用途 - 止血作用:乱发在医学上具有止血的功效,适用于鼻血不止的情况。 - 外用方法:乱发烧灰可以吹入鼻中,这是一种简便的止血方法。 2. 乱发的其他应用 - 药物制备:乱发灰可以与其他药材如人中白和麝香混合研磨成末,用于治疗肺疽吐血等病症。 - 特殊方剂
诗句:本草纲目 · 木部 · 石南 译文:《本草纲目》中的植物部分,涉及“石南”这一条目。 注释与赏析: - 释名:“风药”表明该植物具有药用价值,可以治疗风邪相关的疾病。 - 气味:(叶)辛、苦、平、有毒,描述了石南叶的四种不同特性。其中,辛、苦、平表示其味道,无毒则说明对人体没有毒性。 - 主治:描述了石南的主要应用方向,用于治疗某些特定的病症。例如,用石南、生地黄、茯苓、黄蘖
本草纲目·人部·人尿探索人体尿液神奇药用价值 1. 释名与气味 - 溲、小便、轮回酒、还元汤 - 咸、寒、无毒 2. 主治与功效 - 久嗽涕唾,肺痿 - 时发寒热,颊赤气急 3. 使用童便浸泡方法 - 用童便(去头尾少许)五合 - 浸泡破开的大粉甘草一寸 4. 服用剂量与频率 - 清晨一次服下 - 或加甘草末一钱同服亦可 5. 注意事项与禁忌 - 儿童忌食五辛热物 - 吐血、鼻血 - 绞肠沙痛
诗句释义: 本草纲目 · 人部 · 天灵盖 气味:咸,涩,平。 主治:补精养神。 译文: 天灵盖,一种药物,具有咸、涩、平三种性质。它主要用于补充精气和滋养精神。 关键词注释: 1. "本草纲目" - 中国古代的药典之一,收录了大量的药材信息。 2. "人部" - 古代中医理论中,将人体的部分与五脏六腑对应起来,天灵盖即指人的头部,属于人体的上部。 3. "气味" - 描述药物的性质
这首诗是《本草纲目》中关于“人粪”的一段描述。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释: 1. 气味:涩,寒。 - "气味"指的是人粪的气味。"涩"表示其味道可能有些苦涩、干燥,"寒"则表明其性质偏向于寒冷,可能不适合过于温热的体质。 2. 主治:清热,降火,凉血。 - "清热"意味着人粪有清热解毒的作用,适用于热性疾病的治疗。"降火"则暗示人粪可以平息体内的火气,对于因火气旺盛导致的不适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诗句解读 本诗为《本草纲目·人部·人中黄》的释名部分,通过详细描述了人中黄的制备过程及其应用。 注释与译文 1. 释名 - 关键词: "竹筒"、"甘草末"、"竹、木封固"、"人粪缸"、"立春时取出"、"破竹取甘草末"、"晒干备用" - 译文: 在竹筒中填充甘草末,两端用竹和木封固,冬季投入人粪缸中,立春时取出,挂在风处阴干,然后取出甘草末,晒干后备作药用。这种甘草末称作“人中黄”。
本草纲目 · 人部 · 溺白 释名: 人中白。这是人尿桶内或尿缸内的灰白色沉淀物,以风晒久干者为好。入药须在瓦上煅过。 气味: 咸、平、无毒。 主治: 诸窍出血。用人中白一团如鸡蛋大,加棉五两一起烧研。每服二钱,温水送下。 鼻血不止。用人中白在新瓦上煅干,加麝香少许,温酒调服。立效。 偏正头痛。用人中白、地龙(炒),等分为末,加羊胆汁调成丸子,如芥子大。每取一丸,水化匀,滴鼻中入
本草纲目 · 人部 · 秋石 诗句: 秋石,用石膏泡童便制成,名贵如秋冰。 译文: 秋石是使用石膏浸泡在儿童的尿液中制成的,它珍贵如同秋天的冰霜。 注释: - 秋石: 指用石膏浸泡童便制成的一种药物。 - 石膏: 一种常见的药材,具有镇静、止痛的作用。 - 泡: 浸入或放入的意思。 - 童便: 指的是儿童的排泄物,通常认为含有一些特殊的矿物质和营养成分。 - 精致: 这里指秋石制作工艺精细
诗句 香蕈(xiang xun),味甘、平、无毒,主治风破血。亦治小便失禁。 译文 香蕈味甘,性质平和,无毒性,主要功效为治疗风邪和促进血液循环。此外,它还可以治疗小便失禁。 注释 - 气味:描述了香蕈的物理属性,即其味道、性质和无害性。 - 甘、平、无毒:分别指出了香蕈的味道是甜的、温和的、没有毒性,强调了它的天然和安全性。 - 主治:列举了香蕈的治疗作用,包括治疗风邪和促进血液循环
荠菜,一种常见的蔬菜,在《本草纲目》中被详细记载。 1. 释名: - "护生草"是对其的一种别称。 2. 气味: - 描述其味道为“甘、温、无毒”,表明其性质温和,味道甘甜且无害。 3. 主治: - 列出了其主要治疗的病症和作用,包括“利肝和中”和“明目益胃”。这些功效说明了荠菜在中医中的多种用途。 - “根叶烧灰”部分特别提到了使用荠菜的根部和叶子制成灰后,可以有效治疗“赤白痢”
波菜,又称菠菜、波斯草、赤根菜。 菠菜、波斯草、赤根菜的别名是波菜。 气味:甘、冷、滑、无毒。 波菜的气味包括了甘味、凉爽、光滑和没有毒的性质。 主治:通血脉,开胸膈,下气调中,止渴润燥。 波菜具有通达血脉、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同时能够缓解胸膈不适、调节呼吸以及滋润干燥。 赏析: 波菜是一种常见的蔬菜,不仅口感爽脆,营养价值也非常高。本诗通过简单明了的语言,描述了波菜的多个特点,如“甘”
诗句 本草纲目 · 菜部 · 鸡肠草 译文 本草纲目中记载了关于“菜部”的“鸡肠草”的功效。 注释 - 气味:微辛、苦、平、无毒。 - 主治:小便频数。用鸡肠草一斤,在豆豉中煮过,和米煮粥。常吃。 - 小儿下痢:用鸡肠草捣汁一合,调蜜服,有效。 - 风热牙痛:用鸡肠草、旱莲草、细辛,等分为末。每天擦三次。此方名“祛痛散”。 - 头疮:用鸡肠草烧灰,和盐涂搽。 - 漆疮发痒
苜蓿(学名:Medicago sativa L),又称“木粟”、“光风草”,是豆科植物。它的别名有很多,如木粟、光风草等。它的味道苦、平、涩、无毒。在中医中,苜蓿具有清热解毒、利水消肿的功效。 苜蓿的主治病症包括脾胃间的邪热气和小肠的各种热毒。如果使用苜蓿的根捣碎后煎汁饮用,可以治疗沙石淋痛的症状。 赏析:苜蓿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具有清热解毒、利水消肿的功效。在中医中
皂荚蕈(Zào Jiɑ Xùn)气味:辛、有毒。 主治:肠风泻血。用皂荚蕈瓦上焙为末。每服一钱,温酒送下。 肿毒初起。用皂荚蕈磨醋涂搽。 赏析: 皂荚蕈是一种具有药用价值的植物,其味辛且性微寒,具有一定的毒性。在中医理论中,皂荚蕈被认为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的作用。 皂荚蕈的主治功效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 1. 对于“肠风泻血”的症状,如因肠风导致的出血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