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味

橘实:甘、酸、温、无毒。

黄橘皮:(红皮、陈皮)辛、苦、温、无毒。

青橘皮:苦、辛、温、无毒。

橘核:苦、平、无毒。

橘叶:苦、平、无毒。

主治

橘叶:消肿散毒。治肺痈、乳痈、胁痛。

橘核:

腰痛。用橘核、杜仲各二两,炒、研为末。每服二钱,盐酒送下。

小肠疝气及阴核肿痛。用橘核五钱,炒、研为末,老酒煎服,或加酒、糊做丸服。

橘瓤上筋膜(橘络):口渴吐酒。炒熟煎激发饮,甚效。(按:现用以治痰滞经络、咳嗽、胸胁作等症。)

青橘皮:

酒食后饱满。用青橘皮一斤,分作四分:四两用盐汤泡,四两用百沸汤泡,四两用醋泡,四两用酒泡。三日后取出,去白切丝,以盐一两炒至微焦,研为末。每服二钱,用茶末四分,水煎温服。此方名“快膈汤”。

本草纲目 · 果部 · 橘

气味

橘实:甘、酸、温、无毒。

黄橘皮:(红皮、陈皮)辛、苦、温、无毒。

青橘皮:苦、辛、温、无毒。

橘核:苦、平、无毒。

橘叶:苦、平、无毒。

主治

橘叶:消肿散毒。治肺痈、乳痈、胁痛。

橘核:腰痛。用橘核、杜仲各二两,炒、研为末。每服二钱,盐酒送下。

小肠疝气及阴核肿痛。用橘核五钱,炒、研为末,老酒煎服,或加酒、糊做丸服。

橘瓤上筋膜(橘络):口渴吐酒。炒熟煎激发饮,甚效。(按:现用以治痰滞经络、咳嗽、胸胁作等症。)

青橘皮:酒食后饱满。用青橘皮一斤,分作四分:四两用盐汤泡,四两用百沸汤泡,四两用醋泡,四两用酒泡。三日后取出,去白切丝,以盐一两炒至微焦,研为末。每服二钱,用茶末四分,水煎温服。此方名“快膈汤”。

注释:

  • 气味:描述了橘的各种组成部分及其特性。
  • 主治:列出了橘的不同用途和对应的症状。
  • 用法用量:提供了具体的使用方式和剂量。
  • 注意事项:提醒了使用时需要注意的事项。

赏析:

《本草纲目》是明代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的著作,其中对各种药材的性味、功效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和分类。在《果部·橘》中,李时珍不仅详细记录了橘的各个部分的性味和功效,还通过具体的症状和治疗方法,展示了橘在中医中的广泛应用。例如,橘叶被用于消肿散毒,治疗肺痈、乳痈等病症;而橘核则被用来治疗腰痛,甚至小肠疝气和阴核肿痛。此外,对于青橘皮和酒食后的橘瓤上筋膜(橘络),李时珍也提供了相应的处理方法,如用醋泡来治疗酒食后的饱满感。这些记载不仅丰富了我们对柑橘类水果的认识,也为后世的中医药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