槲木皮:
久痢。用槲白皮(姜汁炙五次)一两、干姜(炮)半两,共研为末,每服二钱,米汤送下。
久疮。用槲木皮一尺,阔六寸,切细,以水一斗煮取五升,加白沙糖十挺,再煎成一升,分三次服,取吐渐愈。
诗句
槲木皮:
久痢。用槲白皮(姜汁炙五次)一两、干姜(炮)半两,共研为末,每服二钱,米汤送下。
久疮。用槲木皮一尺,阔六寸,切细,以水一斗煮取五升,加白沙糖十挺,再煎成一升,分三次服,取吐渐愈。
译文
槲树的外皮:
长期腹泻。用槲树白色部分(用姜汁炙五次)一两和干姜(炮制)半两,共同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钱,以米汤送下。
慢性疮口。用整个槲树皮一尺,宽六寸,将其切成细片,用水一斗煮至五分之四,然后加入十挺白糖,再熬制成一升,分三次食用,逐渐见效。
注释
- 槲:一种落叶乔木,其果实可食用。
- 白皮:指槲树果实的果皮白色部位。
- 姜汁炙:将槲树白皮用姜汁反复涂抹后进行炒炙,增强药用效果。
- 干姜:一种常用的调味料,具有温中散寒、燥湿化痰的功效,常用于治疗腹痛、呕吐、腹泻等症状。
- 米汤:普通的米水煮成的汤,常用来帮助药物的消化吸收。
- 久痢:长期腹泻。
- 久疮:慢性疮口。
- 白砂糖:一种常见的调味品,也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赏析
本诗通过描述槲树外皮在治疗不同病症中的应用,展现了中医药材的独特功效。槲树因其独特的白色果皮而得名,这种果皮在传统中医中常被用作药材。诗中的用法展示了槲树外皮在缓解长期腹泻和慢性疮口方面的疗效,体现了中医根据病情选择适当药材的智慧。同时,通过详细的用药说明和剂量指导,诗人不仅展示了中医药学的精确性和实用性,也体现了古代中医对于自然材料利用的独到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