疮肿作痛。用生椒末、釜下土、荞麦粉,等分为末,调醋敷涂。
手足皲痛。用椒四合,水煮,去渣,浸泡皲痛处,约过半餐饭时间,让痛处出水干燥。待一会,再次浸泡,等痛处出水干燥后,涂上猪、羊脑髓,很见效。
漆疮作痒。用川椒煎汤冼。又方:凡经过正在涂漆的地方,嚼川椒涂鼻上,则不生漆疮。
久冷不痢(或不痢,只是腰腹冷)。用川椒三程式,在醋中浸一夜,取出,用一升和曲三升拌作粥吃。三闪愈。
风虫牙痛。用川椒红末,调水和白面做成录取子,如皂荚了在,烧热咬在患处,同次可愈。一方:花椒四钱牙皂五十个、醋一碗,煎汁漱口。
痔漏脱肛。每日空心嚼川椒一钱,凉水送下,三、五次即收。
肾风囊痒。用川椒、杏仁研膏,涂掌心,合阴囊而卧,甚效。
果部 蜀椒
疮肿作痛
注释: 使用蜀椒、釜下土和荞麦粉,以等量混合制成粉末,用醋调和后敷在疼痛处。
手足皲痛
注释: 将蜀椒放入四合水煮,去渣后浸泡受皲痛的手指和脚趾约半顿饭时间,待皮肤水分排出后再次浸泡直至皮肤干爽。随后涂抹猪羊脑髓,效果显著。
漆疮作痒
注释: 用川椒煮水冲洗漆疮患处,或嚼食川椒涂鼻以防生漆疮。
久冷不痢(或不痢,只是腰腹冷)
注释: 川椒三程式(即川椒三次用量)与醋一同浸泡一夜,取出后与曲米(一种发酵米制品)混合做成粥食用,连续服用三剂可治愈。
风虫牙痛
注释: 将川椒红末与水、白面调制成膏状物,形状类似皂荚,加热后咬在牙痛处,多次使用即可见效。另一种方法是使用花椒四钱和五十个牙皂、一碗醋煎汁用来漱口。
痔漏脱肛
注释: 每日空腹时咀嚼适量的川椒(一钱),以凉水送服,连续服用几次即可缓解症状。
肾风囊痒
注释: 使用川椒和杏仁研磨成膏体,涂在手掌上,并将阴囊部位合上,这样有助于缓解瘙痒感。
赏析
本草纲目中的“蜀椒”部分详细记录了多种病症的治疗方法。这些方剂大多利用了蜀椒的独特功效,如止血、止痛、抗炎等,体现了中医药的智慧与实践。例如,使用蜀椒与其他药材配合,可以有效治疗多种疾病,显示出中医对自然界中各类物质的深刻理解及其应用于人类健康的独到见解。此外,这种治疗方法不仅注重药物治疗,还注重药物的制备和使用过程,强调个体差异和适时调整用药量,显示了中医辨证施治的特点。整体而言,《本草纲目·果部》中的“蜀椒”相关篇章展示了古代中国在医学、农业和自然知识方面的深厚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