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名
五倍、盐肤子、盐梅子、盐坏子、木盐、天盐、叛奴盐、酸桶。
气味
(子)酸、咸、微寒、无毒。
主治
生津、降火、化痰、润肺、滋肾,消毒、止痢、收汗,治风湿眼病。盐麸子的树白皮,以水煎服能杀蛔虫,其根白皮加醋煎浓汁含吞,能治骨鲠。有资料说,盐麸子的根能软鸡骨。盐麸子的叶上有虫寄生,即结成五倍子,说见虫部。
诗句:
本草纲目 · 果部 · 盐麸子
译文:
本草纲目中记载了关于盐麸子的相关信息。
注释:
- “本草纲目”:这是一部古代的药物学巨著,记录了许多药物的名称、功效和用法。
- “· 果部”:表示接下来的内容属于《本草纲目》中的“果部”,即与水果相关的部分。
- “盐麸子”:是一种特殊的植物果实,其名称可能因地区而异。
赏析:
这首诗是对《本草纲目》中“果部”中一种名为“盐麸子”的植物的介绍。从诗句中可以看出,这种植物不仅在《本草纲目》中有记载,而且它的果实、树皮和根部都有独特的用途。例如,树皮可以水煎服用来杀蛔虫,根部加醋煎浓汁含吞可以治疗骨鲠。此外,它还可能对鸡骨有软化作用,但其叶上有虫寄生结为五倍子的情况尚未明确说明。整体来看,这首诗为我们展示了“盐麸子”这一植物在不同方面的用途和价值。
译文:
释名
五倍子、盐肤子、盐梅子、盐坏子、木盐、天盐、叛奴盐、酸桶。
注释:
- “释名”:通常指的是对某些名称的解释或命名原因的探讨。
- 这些词是“盐麸子”的不同叫法,反映了不同地域对同一事物的不同称呼习惯。
赏析:
这首诗通过列举“盐麸子”的别称,展现了它在各地的使用和命名差异。每个别称都代表了特定地区对该植物特性或用途的认识,从而丰富了我们对这一植物多样性的理解。这不仅反映了文化的差异性,也可能揭示了人们对自然界的观察和利用方式的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