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味
甘、寒、无毒。
主治
下痢禁口。用沙糖半斤、乌梅一个,加水二碗,煎至一碗,随时饮之。
痘不落痂。用沙糖调水服,一天服二次。
腹中紧张。用酒煮沙糖饮食。
上气喘嗽。进食即吐。用沙糖、姜汁等分,一起慢火煎开数次,每服半匙。
食韭口臭。用沙糖可解。
附方
沙糖即现今所称沙糖,亦即红糖。唐本草说沙糖性寒,李时珍则认为蔗浆甘寒,沙糖性温。
沙糖,古称蔗糖,是一种从甘蔗中提取出的甜度非常高的糖。它的性味是甘、寒、无毒。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 气味:甘、寒、无毒。这描述了沙糖的基本性质,即它的味道为甘甜(甘)、性质为寒凉(寒)且没有毒性(无毒)。
- 主治:下痢禁口。用沙糖半斤、乌梅一个,加水二碗,煎至一碗,随时饮之。痘不落痂。用沙糖调水服,一天服二次。腹中紧张。用酒煮沙糖饮食。上气喘嗽。进食即吐。用沙糖、姜汁等分,一起慢火煎开数次,每服半匙。食韭口臭。用沙糖可解。
- 附方:沙糖即现今所称沙糖,亦即红糖。唐本草说沙糖性寒,李时珍则认为蔗浆甘寒,沙糖性温。
《本草纲目》中的沙糖条文不仅记录了其化学性质和药理作用,还提供了使用沙糖的方法,以及如何处理食用沙糖可能引起的不适。通过这些信息,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人们对食品原料的认识和使用方式,同时也为我们现代人的饮食健康提供了宝贵的历史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