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味

甘、寒、无毒。

主治

下痢禁口。用沙糖半斤、乌梅一个,加水二碗,煎至一碗,随时饮之。

痘不落痂。用沙糖调水服,一天服二次。

腹中紧张。用酒煮沙糖饮食。

上气喘嗽。进食即吐。用沙糖、姜汁等分,一起慢火煎开数次,每服半匙。

食韭口臭。用沙糖可解。

附方

沙糖即现今所称沙糖,亦即红糖。唐本草说沙糖性寒,李时珍则认为蔗浆甘寒,沙糖性温。

沙糖,古称蔗糖,是一种从甘蔗中提取出的甜度非常高的糖。它的性味是甘、寒、无毒。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气味:甘、寒、无毒。这描述了沙糖的基本性质,即它的味道为甘甜(甘)、性质为寒凉(寒)且没有毒性(无毒)。
  2. 主治:下痢禁口。用沙糖半斤、乌梅一个,加水二碗,煎至一碗,随时饮之。痘不落痂。用沙糖调水服,一天服二次。腹中紧张。用酒煮沙糖饮食。上气喘嗽。进食即吐。用沙糖、姜汁等分,一起慢火煎开数次,每服半匙。食韭口臭。用沙糖可解。
  3. 附方:沙糖即现今所称沙糖,亦即红糖。唐本草说沙糖性寒,李时珍则认为蔗浆甘寒,沙糖性温。

《本草纲目》中的沙糖条文不仅记录了其化学性质和药理作用,还提供了使用沙糖的方法,以及如何处理食用沙糖可能引起的不适。通过这些信息,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人们对食品原料的认识和使用方式,同时也为我们现代人的饮食健康提供了宝贵的历史参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