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痢。用乌药烧存性,研为末,加陈米饭做成刃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米汤送下。
小儿慢惊,昏沈或抽搐。用乌药磨水灌服。8
咽喉闭痛。用生乌药,加酸醋二碗,煎成一碗,先噙后咽,吐出痰涎好愈。
诗句:
本草纲目 · 木部 · 乌药
译文:
本草纲目的木部中有乌药的记载。
注释:
- 本草纲目:是中国古代的一部综合性药物学书籍,详细记录了各种草药的性质、功效与应用。
- 木部:通常指中药方剂中的木类药材。
- 乌药:一种中药材,具有温阳、祛风除湿的功效,常用于治疗风寒湿痹、腰膝酸软等疾病。
赏析:
本诗摘自《本草纲目》的“木部”,介绍了乌药的应用。乌药在中医中被用作温补强肾的药物,适用于治疗因肾虚导致的腰膝酸痛等症状。此外,乌药还能散寒除湿、止痛安神,对于风寒湿邪引起的关节疼痛、头痛、失眠等症状也有良好效果。通过将乌药研末制成丸子或水煎的方式服用,可以更好地发挥其药效。
第二句:
血痢。用乌药烧存性,研为末,加陈米饭做成刃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米汤送下。
译文:
对于血痢,可以用乌药烧成灰后研末,加入陈米饭制成小丸状,直径约为梧子大小。每次服用三十丸,用米汤送下。
注释:
- 血痢:是指由于湿热内生、气血瘀滞而引起的便血症状,表现为大便时带有鲜红色血液。
- 用乌药烧存性,研为末:指的是将乌药经过燃烧并研磨成粉末。
- 加陈米饭做成刃丸子:将乌药的粉末与陈米饭混合后,制成小丸子。
- 如梧子大:形容这些小丸子的大小与梧桐种子相似。
- 每服三十丸:每次服用的数量为三十丸。
- 米汤送下:用米汤来送服这些药物,以帮助药物更好地吸收。
赏析:
此句描述了一种针对血痢的治疗方式。乌药在中医中被认为有温阳驱寒的作用,对于由体内阳气不足、阴寒内盛引起的血痢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通过将乌药烧存性后研成粉末并与陈米饭混合,可以增加药物的可消化性和吸收率。同时,使用米汤送服,可以帮助减少对胃的刺激,使得药物更容易被身体接受和利用。这种治疗方法体现了古代中医用药的智慧和对病症深入理解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