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流涎(由于脾热有痰)。用皂角子仁半两、半夏(姜汤泡七次)钱二分,共研为末,加姜汁调成丸子,如麻子大。每服五丸,温水送下。
妇女难产。吞皂角子二枚。
风虫牙痛。用皂角子研为末,棉裹末约弹子大两颗,醋煮热,交替熨患处。每且可熨三、五次。
一切疔肿:
中风口噤、涎潮上。用皂角一挺,去皮,以猪油涂炙成黄色,研为末,每服一钱,温酒调下。体壮者可服二钱,以吐出风涎为度。
中风口。用皂角五两,去皮,为末,加陈年老醋调匀,左涂右侧,右涂左侧。药干再涂。
中暑不省。用皂荚一两(烧存性)、甘草一两(微炒为末),以温水调一钱灌下。
喉痹封口。用皂荚生研为末,取少许点患处,同时以醋调药厚涂项下。不久,病处裂破出血即愈。
本草纲目·木部·皂荚
小儿流涎(由于脾热有痰)
- 材料:皂角子仁半两、半夏(姜汤泡七次)钱二分
- 制备方法:共研为末,加姜汁调成丸子,如麻子大。每服五丸,温水送下。
- 功效:用于小儿流涎,因脾热有痰所致。
妇女难产
- 材料:皂角子二枚
- 制备方法:吞服。
- 功效:用于妇女难产,通过刺激子宫收缩帮助分娩。
风虫牙痛
- 材料:皂角子研为末,棉裹末约弹子大两颗
- 制备方法:醋煮热,交替熨患处。每且可熨三、五次。
- 功效:用于风虫牙痛,通过热敷缓解疼痛和消炎。
一切疔肿
- 材料:中风口噤、涎潮上。用皂角一挺,去皮,以猪油涂炙成黄色,研为末,每服一钱,温酒调下。体壮者可服二钱,以吐出风涎为度。
- 制备方法:去皮,以猪油涂炙成黄色,研为末。
- 功效:用于中风口噤、涎潮上等病症,通过刺激神经反射作用缓解症状。
中风口
- 材料:中风口。用皂角五两,去皮,为末,加陈年老醋调匀,左涂右侧,右涂左侧。药干再涂。
- 制备方法:去皮,为末,加陈年老醋调匀。
- 功效:用于中风口,通过刺激神经反射作用缓解症状。
中暑不省
- 材料:用皂荚一两(烧存性)、甘草一两(微炒为末),以温水调一钱灌下。
- 制备方法:烧存性,微炒为末。
- 功效:用于中暑不省,通过刺激神经反射作用缓解症状。
喉痹封口
- 材料:用皂荚生研为末,取少许点患处,同时以醋调药厚涂项下。不久,病处裂破出血即愈。
- 制备方法:生研为末,取少许点患处。
- 功效:用于喉痹封口,通过刺激神经反射作用缓解症状。
赏析
《本草纲目》是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的杰作,其中《木部·皂荚》详细记载了皂荚的各种用途和制备方法。从治疗小儿流涎到妇女难产,再到风虫牙痛和各种疔肿,每一部分都体现了李时珍对药物的深入研究和临床应用的智慧。此外,书中还介绍了如何通过物理方法来辅助药物治疗,如使用醋煮热敷来缓解风虫牙痛,以及利用猪油和陈年老醋来刺激神经反射作用。这些内容不仅展示了古代医学的独特魅力,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和实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