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名
臭橘。
气味
(叶)辛、温、无毒。
主治
下痢脓血后重(同萆等分,炒存性研为末,每服二钱,茶调下)又治喉瘘,消肿导毒。
附方
近年亦用枸橘叶治反胃、呕吐、乳部结核等症。枸橘的果实,洗净、晒干,切成片,可治胃脘胀满,消化不良、便秘、乳部结核和疝气等症。
【诗句】
木部枸橘香,臭叶辛温良。
痢后脓血净,喉瘘消肿方。
反胃呕吐止,乳结疝气康。
【译文】
- 在《本草纲目》中,枸橘是一种树木的名字,也被称为臭橘。
- 枸橘的叶子具有辛辣、温暖和无毒的性质,可以治疗下痢脓血后的沉重感(和其他草药如萆薢等量,炒制后研成粉末,每次服用两钱,用茶水调和后服用)。
- 枸橘还可以用来治疗喉瘘,消肿导毒。
- 近年来,枸橘叶被用来治疗反胃、呕吐、乳部结核等症状。
- 枸橘的果实经过清洗和晒干后,可以切成片状,用于治疗胃脘胀满、消化不良、便秘以及乳部结核和疝气等症状。
【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本草纲目》中对枸橘的描述,包括了枸橘的名称由来、气味、主治症状以及附方的应用范围。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了解到枸橘作为一种中草药材,不仅在古代就已经被广泛用于治疗各种疾病,而且其使用范围相当广泛。诗中的“臭叶”可能是对枸橘叶气味的形象描述,而“反胃呕吐止,乳结疝气康”则直接点明了枸橘叶的具体功效。最后一句“近年亦用枸橘叶治反胃、呕吐、乳部结核等症”,反映了现代中医药学的发展和应用,使得古代的药物学知识得以传承和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