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名
蒺藜、蛆、天龙。
气味
辛、温、有毒。
主治
小儿撮口(舌上有疮,如粟米大)。用生蜈蚣捣汁敷涂。
小儿急惊。用蜈蚣一条(去足),炙为末,丹砂、轻粉,等分研匀,加乳汁和成丸子,如绿豆大。按病几年龄。每岁服一丸,乳汁送下。
天吊惊风(目久不下,眼见白睛,角弓反张,不能出声)。用大蜈蚣一条,去头足,油炙,以竹刀劈为左右两半,研为末,各半加麝香五分。用时,以左半药末吹入左鼻,以右半药末吹入右鼻,但都只吹少许,不可过多。若眼末下,可再吹入少量,服下即止。
破伤风。用蜈蚣研末擦牙,吐出涎沫即愈。又主:用蜈蚣头、乌头尖、附子底、蝎梢,等分为末。每用一分至三分,热酒灌服。另以药末敷患处,出汗即愈。
口眼歪斜,口内麻木。用蜈蚣三条,一蜜炙,一酒浸,一纸裹火煨,都要去掉头足;天南星一个,切作四片,一蜜炙,一酒浸,一纸裹火煨,一生用;半夏、白芷各五钱。各药一起研为末,加麝香少许。每服一钱,热水调下。一天服一次。
诗句:
释名 蒺藜、蛆、天龙。
气味 辛、温、有毒。
主治 小儿撮口(舌上有疮,如粟米大)。用生蜈蚣捣汁敷涂。
小儿急惊。用蜈蚣一条(去足),炙为末,丹砂、轻粉,等分研匀,加乳汁和成丸子,如绿豆大。按病几年龄。每岁服一丸,乳汁送下。
天吊惊风(目久不下,眼见白睛,角弓反张,不能出声)。用大蜈蚣一条,去头足,油炙,以竹刀劈为左右两半,研为末,各半加麝香五分。用时,以左半药末吹入左鼻,以右半药末吹入右鼻,但都只吹少许,不可过多。若眼末下,可再吹入少量,服下即止。
破伤风。用蜈蚣研末擦牙,吐出涎沫即愈。又主:用蜈蚣头、乌头尖、附子底、蝎梢,等分为末。每用一分至三分,热酒灌服。另以药末敷患处,出汗即愈。
口眼歪斜,口内麻木。用蜈蚣三条,一蜜炙,一酒浸,一纸裹火煨,都要去掉头足;天南星一个,切作四片,一蜜炙,一酒浸,一纸裹火煨,一生用;半夏、白芷各五钱。各药一起研为末,加麝香少许。每服一钱,热水调下。一天服一次。
译文:
- 解释名字的含义:
- 蒺藜:又名“牛筋”,是一种植物的名字。
- 蛆:指一种小虫,形状像蛆。
- 天龙:这里指的是蜈蚣。
- 气味描述:
- 辛:味道辛辣。
- 温:性质温和。
- 有毒:有毒性,不宜食用太多。
- 主治功效:
- 小儿撮口:用生蜈蚣捣汁敷涂。
- 小儿急惊:用一条生蜈蚣煎汁,与丹砂、轻粉混合制成丸子,每次服用一粒,用温水送服。
- 天吊惊风:用一条大蜈蚣煎汁,去掉头部和脚部,然后分别将一半的药末加入麝香,通过鼻孔吸入治疗。
- 破伤风的治疗:
- 用蜈蚣研磨成粉末后擦在口腔中,可以促使唾液分泌,达到缓解症状的效果。
- 同时,还可以使用蜈蚣粉末和天南星粉末混合后,加入酒中浸泡或用纸包裹着火慢慢烤干后的天南星粉末进行外敷治疗。这两种方法都是利用蜈蚣粉末刺激皮肤产生汗液排出毒素。
- 口眼歪斜和口内麻木的治疗方法:
- 使用三根不同部位的蜈蚣,分别用蜂蜜炙、白酒浸泡和纸包着火煨制,并去除头部和脚部,然后将这些蜈蚣药末与半夏、白芷一起研磨为粉末,加入适量的麝香混合均匀后服用。每日一次,每次一钱。
赏析:
本诗是一篇关于蜈蚣药用价值的介绍性文章。作者通过详细列出蜈蚣的不同用途和对应的治疗方式,展现了古代医学对蜈蚣这种生物的独特认识和利用经验。文中不仅介绍了蜈蚣的基本属性和各种功效,还提供了具体的制备方法和服用指导,体现了中医药学的传统智慧。此外,通过具体的药物配比和使用方法的描述,读者可以更直观地理解古人如何运用自然材料进行治疗。整体上,这首诗不仅是对传统医学知识的传播,也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界中微小生物价值的认可和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