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名

虻虫

气味

苦、微寒、有毒。

主治

蛇螫血出。取虻虫初食牛马血腹满者二十个,烧过,研为末,开水送服。

因病去胎。用虻虫十个,炙过,研为末,酒送服,胎即下。

跌坠瘀血。用虻虫二十个、牡丹皮一两,共研为末,酒送服一匙,血即化为水。若骨节中有宿血。则两味取等量。

本草纲目·虫部·蜚虻

释名:

虻虫。

气味:

苦、微寒、有毒。

主治:

蛇螫血出。取虻虫初食牛马血腹满者二十个,烧过,研为末,开水送服。

因病去胎。用虻虫十个,炙过,研为末,酒送服,胎即下。

跌坠瘀血。用虻虫二十个、牡丹皮一两,共研为末,酒送服一匙,血即化为水。若骨节中有宿血。则两味取等量。

赏析:

这首《本草纲目》中的诗歌,主要讲述了虻虫在医学上的应用。它首先解释了虻虫的命名和味道,然后列举了它在治疗疾病中的具体应用,包括治疗蛇咬伤、去胎、跌打损伤等。这首诗歌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关于虻虫的科学知识,也展现了古代医学的智慧和实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