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名
虻虫
气味
苦、微寒、有毒。
主治
蛇螫血出。取虻虫初食牛马血腹满者二十个,烧过,研为末,开水送服。
因病去胎。用虻虫十个,炙过,研为末,酒送服,胎即下。
跌坠瘀血。用虻虫二十个、牡丹皮一两,共研为末,酒送服一匙,血即化为水。若骨节中有宿血。则两味取等量。
本草纲目·虫部·蜚虻
释名:
虻虫。
气味:
苦、微寒、有毒。
主治:
蛇螫血出。取虻虫初食牛马血腹满者二十个,烧过,研为末,开水送服。
因病去胎。用虻虫十个,炙过,研为末,酒送服,胎即下。
跌坠瘀血。用虻虫二十个、牡丹皮一两,共研为末,酒送服一匙,血即化为水。若骨节中有宿血。则两味取等量。
赏析:
这首《本草纲目》中的诗歌,主要讲述了虻虫在医学上的应用。它首先解释了虻虫的命名和味道,然后列举了它在治疗疾病中的具体应用,包括治疗蛇咬伤、去胎、跌打损伤等。这首诗歌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关于虻虫的科学知识,也展现了古代医学的智慧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