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味
苦、咸、平、无毒。
主治
水肿满。有海蛤、杏仁、汉防己、枣肉各二两、葶苈六两,共研为末,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十丸,以有水排出为度。
水肿发热,小便不能通。用海蛤、木通、猪苓、泽泻、滑石、黄葵子、桑白皮各一钱,灯心三分,水煎服。一天服二次。此方名“海蛤汤”。
腹水肿肛,四肢枯瘦。用海蛤(煅成粉)、防己各七钱半,葶苈、赤茯苓、桑白皮各一两,陈桔皮、随李仁各半两,共研为末,加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米汤送下。一天服二次。此方名“海蛤丸”。
血痢内热。用海蛤粉二钱,蜜水调服。一天服二次
伤寒搐搦(汗出不止,手足抽筋)。用海蛤、川乌头各一两,穿山甲二两,共研为末,滴酒做成丸子,如弹子大。捏扁,放足心下,外以葱白包住,扎好,在热水中浸脚,浸至膝部最好。水冷须换热。以遍身出汗为度。每隔三天,照此方治疗一次。
海蛤,一种常见的中药材,主要来源于帘蛤科动物的贝壳。其味甘、咸、平,归肺、胃经,具有清热、利水、化痰、软坚的功效。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气味:海蛤的味道苦、咸、平、无毒。
主治:
- 水肿满:海蛤、杏仁、汉防己、枣肉各二两、葶苈六两,共研为末,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十丸,以有水排出为度。
- 水肿发热,小便不能通:海蛤、木通、猪苓、泽泻、滑石、黄葵子、桑白皮各一钱,灯心三分,水煎服。一天服二次。此方名“海蛤汤”。
- 腹水肿肛,四肢枯瘦:海蛤(煅成粉)、防己各七钱半,葶苈、赤茯苓、桑白皮各一两,陈桔皮、随李仁各半两,共研为末,加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米汤送下。一天服二次。此方名“海蛤丸”。
- 血痢内热:海蛤粉二钱,蜜水调服。一天服二次。
- 伤寒搐搦(汗出不止,手足抽筋):海蛤、川乌头各一两,穿山甲二两,共研为末,滴酒做成丸子,如弹子大。捏扁,放足心下,外以葱白包住,扎好,在热水中浸脚,浸至膝部最好。水冷须换热。以遍身出汗为度。每隔三天,照此方治疗一次。
- 赏析:本草纲目·介部·海蛤,通过详细的描述和药效分析,展示了海蛤在中医中的广泛应用和重要性。海蛤不仅能够清热利水,还能化痰软坚,适用于多种病症的治疗。同时,海蛤壳的药用价值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如清肺化痰、软坚散结等功效,使其成为中医药学中的宝贵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