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名
蝙蝠、天鼠、仙鼠、飞鼠、夜燕。
气味
伏翼:咸、平、无毒。
天鼠屎(亦名鼠法、石肝、夜明砂、黑砂星):辛、寒、无毒。
主治
伏翼:
上焦发热,白昼贪眠。用五两重的蝙蝠一个(连肠、骨炙燥),云实(炒)五两、威灵仙三两,牵牛(炒)、苋实各二两,丹砂、铅丹各一两,腻粉半两,共研为末,加蜜做成丸子,如绿豆大。每服七丸,木通汤送下。此方名“仙乳丸”。
久咳上气,多年服药无效。有蝙蝠除去翅、足,烧焦,研为末,米汤送服。
久疟不止。用蝙蝠一个(炙)、蛇蜕一条(烧)、蜘蛛一枚(去足、炙)、鳖甲一枚(醋炙)、麝香半钱,共研为末,加炼蜜做成丸子,如麻子大。每服五丸,温酒送下。此方名“伏翼丸”。
小儿惊。用入蛰蝙蝠一个,在蝠腹中放入成块朱砂三钱,煅存性,待冷后研为末,分四次空心服下。如儿龄很小,则分五次服,都用开水送下。
本草纲目·禽部·伏翼
释名
- 蝙蝠:因其昼伏有翼而得名。
- 天鼠:在《本经》中被称为天鼠,是古代对某些鸟类的称呼。
- 仙鼠:在《唐本》中称为仙鼠,体现了古人对这类动物的神秘化描述。
- 飞鼠:在《宋本》中被称为飞鼠,强调其飞行能力。
- 夜燕:在《尔雅》中被称为夜燕,描绘了其在夜间活动的特性。
气味
- 伏翼:味咸、平、无毒,具有平和的性质。
- 天鼠屎:味辛、寒、无毒,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
主治
- 上焦发热,白昼贪眠:使用五两重的蝙蝠一个(连肠、骨炙燥),云实(炒)五两、威灵仙三两,牵牛(炒)、苋实各二两,丹砂、铅丹各一两,腻粉半两,共研为末,加蜜做成丸子,如绿豆大。每服七丸,木通汤送下。此方名“仙乳丸”。
- 久咳上气,多年服药无效:用蝙蝠除去翅、足,烧焦,研为末,米汤送服。
- 久疟不止:用蝙蝠一个(炙)、蛇蜕一条(烧)、蜘蛛一枚(去足、炙)、鳖甲一枚(醋炙)、麝香半钱,共研为末,加炼蜜做成丸子,如麻子大。每服五丸,温酒送下。此方名“伏翼丸”。
- 小儿惊:用入蛰蝙蝠一个,在蝠腹中放入成块朱砂三钱,煅存性,待冷后研为末,分四次空心服下。如儿龄很小,则分五次服,都用开水送下。
赏析
《本草纲目》作为中国古代药学的重要著作,不仅记载了药物的形态、性质和功效,还通过详细的注释和丰富的历史背景,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在《禽部·伏翼》这一条目中,作者详细描述了伏翼的形态、气味及其在治疗不同疾病中的应用。例如,对于上焦发热、白昼贪眠的症状,使用了五两重的蝙蝠一个(连肠、骨炙燥),与其他药材配伍制成丸子服用,这种方法体现了中医用药的精准性和多样性。此外,对于久咳上气、久疟不止等症状,也提供了具体的治疗方案,展示了中医药的独特魅力和实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