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意随有得,呵冻聊写生。
真堪纫作佩,霜霰不胜情。
【注释】
冬日画兰便面:冬天画的兰花。便面:指在纸上绘画,也即写生。
幽意随有得:深奥的意境随时都有所得。
幽意随有得,呵冻聊写生。
真堪纫作佩,霜霰不胜情。
【注释】
冬日画兰便面:冬天画的兰花。便面:指在纸上绘画,也即写生。
幽意随有得:深奥的意境随时都有所得。
【解析】 这是一首题咏画兰石的诗。“清影”两句,写画兰石的构图,意指画中的兰花如清幽的影子,在白色的纱绢中留连;兰花的香气似隐似现地飘散在石苔上。“风微无所著”,写画中兰花的飘逸,意指风儿轻轻吹过,也无所依附;“浓淡有由来”,写画中兰花的浓淡色彩,意指浓墨或淡墨的运用,使画面产生出一种自然和谐的艺术效果。 【答案】 清(淡)影留纨素 疏香隐石苔 风微无所著
我不知道 吴绮是清代词人,字薗次,又号绮园、听翁,江都(今江苏扬州)人。他的生平经历了清朝初期的政治动荡和社会变迁,这在他的诗词作品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吴绮的诗词作品数量丰富,共有243首全,其中不乏描绘自然景观和表达个人情感的经典之作
注释:这棵枇杷树是邻居老翁亲手种植的,非常感谢他送给我。这不是王孙贵族所珍爱的金弹子,山里的鸟儿偷看也不用担心被识破。 赏析:此诗描写了一位老人在自家院子里种了一棵枇杷树,并得到了邻村老翁的帮助,表达了作者对老人的感谢之情,同时也展现了农村生活的宁静、和谐与朴实。全诗语言平实,感情真挚,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
注释:杏红色的衣衫半被尘土覆盖,一盏孤独的灯光陪伴着身体。就像梨花经过雨后一样,可惜的是那已经零落的旧时春意。 赏析:这是一首题壁诗,通过描绘一幅梨花经雨后的图景,抒发了诗人对逝去时光和美好回忆的感慨。杏红色的衣衫,代表过去的生活,而孤灯则象征着寂寞。梨花经雨后更加娇嫩美丽,但同时也更易受到伤害,这正与诗人的人生经历相呼应。诗人用“可怜”一词,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惋惜之情。全诗以梨花为线索
【注释】 莲漏:即漏壶,古代计时的器具。这里指漏壶滴下的水珠。不短不长——形容时间正好。莲漏点,指一昼夜的时间正好,既不短也不长。乍寒乍暖——时冷时暖,形容天气变化无常。 柴桑五字诗:晋代陶潜隐居柴桑(今属江西)时,作有《归园田居》五首,其中第二首有“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之句,故称。此处用其诗意,以自喻病中的心境。 【赏析】
【注释】 即事 其三:即事,写景抒情;花艳妖娆偏怕雨,指花朵艳丽却害怕下雨;柳腰纤弱不禁寒,指柳树柔弱纤细却受不了寒冷。 少年惯见无情思,何况如今病后看。 译文: 花开得艳丽妖娆,偏偏害怕雨打,柳条柔软纤细,却受不了严寒。 少年时见多了离别和忧伤,现在病了更觉得凄凉。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借物抒情。首句“花艳”是写花,二句是说柳。诗人在描绘景物时,用一“偏”字写出了花的娇艳与对风雨的恐惧
【解析】 这是一首题咏画兰石的诗。“清影”两句,写画兰石的构图,意指画中的兰花如清幽的影子,在白色的纱绢中留连;兰花的香气似隐似现地飘散在石苔上。“风微无所著”,写画中兰花的飘逸,意指风儿轻轻吹过,也无所依附;“浓淡有由来”,写画中兰花的浓淡色彩,意指浓墨或淡墨的运用,使画面产生出一种自然和谐的艺术效果。 【答案】 清(淡)影留纨素 疏香隐石苔 风微无所著
余寒犹殢越罗袍,一夜门前春水高。 扶病强行庭树下,笑看山鸟啄樱桃。 注释: - 余寒犹殢越罗袍:“馀寒”指的是残留的寒冷气息,“殢”是侵扰的意思,“越罗袍”指穿着越地出产的丝织品制成的华丽长袍。整句诗描绘了尽管外面依然寒冷,但室内却因主人归来而温暖如春的景象。 - 扶病强行庭树下:“扶病”表示身体不适,“强行”意味着勉强支撑或努力前行,“庭树”则是指庭院中的树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