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来览胜鄮峰境,山路行行雪作堆。
风搅空林饥虎啸,云埋老树断猿哀。
抬头东塔又西塔,移步前台更后台。
正是如来真境界,腊天香散一枝梅。
【解析】
此题要求学生结合全诗内容来赏析,答题时注意分析诗句中的炼字和关键词语的表达效果。“偶来览胜鄮峰境,山路行行雪作堆”,这两句是描写游赏的过程,其中“偶来”、“览胜”等词语都带有诗人主观的情感色彩,表现了作者游览时的愉悦心情。“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一句中“空留”、“不见”等词语也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同时流露出一种惆怅之情。另外,诗人在游览过程中,看到山间小路、树林、老树、断猿、东塔和西塔等自然景物,这些景物都是诗人眼中的景致,但诗人却只选择了“鄮峰境”“风搅空林饥虎啸,云埋老树断猿哀”等景物进行描绘,可见其选取景物的角度十分独特,同时也可以看出诗人对于这些景色的喜爱之情。“抬头东塔又西塔,移步前台更后台”一句中“抬头”、“移步”这两个动作描写了诗人游览寺庙时的情景,“东塔”“西塔”和“前台”等词语则表现了寺庙的结构特点及诗人游览寺庙时所观察到的景象。最后两句“正是如来真境界,腊天香散一枝梅”是写寺内环境,通过“真境界”与“腊天”两个词语,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于寺庙环境的喜爱之情。
【答案】
游育王寺
偶来览胜鄮峰境,山路行行雪作堆。
风搅空林饥虎啸,云埋老树断猿哀。
抬头东塔又西塔,移步前台更后台。
正是如来真境界,腊天香散一枝梅。
译文:
偶尔来到游赏胜地的鄮峰境,山路蜿蜒曲折白雪堆积。
风吹动空荡的山林中饥饿的老虎啸叫,云雾笼罩着枯萎的老树,断猿哀鸣。
抬头看见东塔和西塔,移步登上前台还是后台。
这正是如来佛的真正境界,腊天的梅花散发出阵阵芳香。
赏析:
首联点出游赏的地点——鄮(今山东聊城)峰。诗人由“鄮峰”二字联想到“鄮国”和“鄮山”,而“鄮国”又因齐桓公曾于此地设宴招待管仲而得名。因此,这里也暗含了齐文化的影子。颔联写景。“行行”是形容山路弯弯曲曲,曲折连绵;“雪作堆”是说山上的积雪层层叠叠,像是堆成的一样。一个“堆”字,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雪的洁白晶莹,以及积雪的厚薄,给人以强烈的视觉感。颈联写游赏的感受。“饿虎啸”是说风声呼啸,好似饿虎的吼叫声;“寒猿哀”,是说冷风凛冽,好像断了肠的寒猿发出的呜咽之声。这两个比喻,既表现出了诗人观景时的感受,又突出了鄮峰的险峻奇特,使人有亲临其境之感。尾联抒情议论。“抬头”和“移步”是诗人观瞻所见。“东塔”和“西塔”指代寺院内的两座塔,它们分别位于山峰的两侧。“前台”和“后台”是指寺院的前后两进院落。诗人在这里用了一个巧妙的比方:“登高望远”就是登上了“前台”更登上了“后台”。这两句不仅形象地描绘了寺院的布局,还巧妙地将诗人的观察视角由上而下,由近及远,由表及里,从而把读者引入到更深的境界。尾联是诗人的感慨之言。诗人以游历寺院为题材,抒发了人生旅途的艰辛与寂寞以及对佛家的向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