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护招提,帝子逃禅处。
钟声杂笙簧,玄迹埋烟雾。
井邑多嚣喧,物外还成趣。
宁知岩壑水,不为空山住。
一朝惊长安,四海相驰骛。
千年王气间,溪流自朝暮。
岸芷青未已,楼阁空轩翥。
遗芬渺难攀,岁宴劳予顾。
寥寥徒慨吟,杳杳犹怀故。
龙光自消歇,寂寞芸窗雨。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从意象、内容、手法等角度分析。
“白云护招提,帝子逃禅处”,这两句诗的意思是:白云环绕着寺庙,那是皇帝之子出家为僧的地方。“帝子”指唐玄宗的儿子李亨,即唐代宗。“帝子逃禅处”,指唐玄宗的儿子逃往四川的成都,建号为行宫,即“成都草堂”;“白云护招提”,指在成都的佛寺。
“钟声杂笙簧,玄迹埋烟雾”,这两句诗的意思是:钟声和笙簧的声音交织在一起,玄奘法师的踪迹被埋没于烟霭之中。”
“井邑多嚣喧”,这一句的意思是:周围的城市都很吵闹喧嚣。“嚣”,嘈杂;“喧”“闹”。
“物外还成趣”,这一句的意思是:超脱世俗还能得到乐趣。“物外”,超出事物之外的意思;“趣”,趣味、情趣。
“宁知岩壑水,不为空山住”,这两句诗的意思是:难道知道山水有情?难道不知道空山是住的地方吗?“宁知”,岂知。“岩壑”,山间溪水;“岩”,山石上或崖壁上,形容山高;“壑”,两山之间的沟谷。“空山”,空旷幽深的山。
“一朝惊长安,四海相驰骛”,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一天之内惊动了长安,全国都竞相追逐。“长安”,古都城名,今陕西省西安市,这里借指朝廷;“四海”,泛指天下。“驰骛”,奔驰追逐。
“千年王气间,溪流自朝暮”,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千百年来王气笼罩着这片土地,溪水流向早晨和黄昏。“王气”,帝王之气,这里指唐王朝的国运昌盛;“溪流”,流水;“朝暮”,早晨和傍晚。
“岸芷青未已,楼阁空轩翥”,“遗芬渺难攀”,“岁宴劳予顾”,“龙光自消歇,寂寞芸窗雨”五句都是写诗人在成都草堂的生活。
这五句诗写的是诗人居成都草堂期间生活的情景。
“岸芷青未已,楼阁空轩翥”,意思是:岸边的芳草还没有完全长满,楼阁空荡荡的飞檐在云雾中盘旋。“岸芷青未已”,岸边的芳草还没有完全长满;“楼阁空轩翥”,楼阁的空架子飞檐在云雾中盘旋;“翥”,盘旋。
“遗芬渺难攀”,意思是:遗留下来的芬芳已经难以追寻;“遗芬”,遗留的芳香;“渺难攀”,难以追寻。
“岁晏归鸿下,佳辰一醉同”,意思是:一年快到尽头的时候,北归的大雁从天空飞过,我在这里与您一同畅饮美酒。“岁晏”,一年的结束;“归鸿”,大雁;“佳辰”,美好的时光;“一醉”。
这几句写的是诗人与友人在成都草堂欢聚的情景。
“寥廓云收人望断,西江千顷波连空”,意思是:辽阔的天空渐渐收拢,远望的人好像消失在地平线上,西江宽阔无边,水面上连天相接。“寥廓”,辽阔;“人望断”。“西江”,指西江水,长江上游的一条支流;“千顷”,面积广阔的湖面。
这四句诗描写的是诗人眺望西江景色,感慨时光流逝、人事变迁的情景。
“龙光自衰歇,土木亦已工”,意思是:龙的身影已经消逝,土木的建筑也修整完毕。“龙光”,龙的光彩,比喻国家的繁荣;“衰歇”,衰退;“土木”,建筑用的土、木等材料;“工”,完成。
这两句诗意思是:国家的命运就像龙一样已经衰弱下去,但是房屋建筑也已经修整完毕。
这两句诗写的是诗人看到国家衰败,但自己却仍能安享清福的感慨。
尾联两句写的是诗人在成都草堂的生活情景。
“寂寂江山锁暮寒,独怜林下泉潺潺。”“独怜”是只爱的意思;“泉”,泉水,指山上流下的山泉水:“潺潺”,水流的响声。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寂静的江山被暮色笼罩着,只喜欢山林下泉水潺潺的声音。
“龙光自消歇,寂寞芸窗雨”意思是:国家的命运就像龙一样已经衰弱下去,寂寞地坐在窗下听雨声。“龙光”,龙的身影,比喻国家的繁荣;“消歇”,衰退;“芸窗”,窗棂上的花纹雕刻;“雨”,下雨的声音。
这两句诗意思是:国家的命运就像龙一样已经衰弱下去,寂寞地坐在窗下听雨的声音。
这两句诗意思是:国家的命运就像龙一样已经衰弱下去,寂寞地坐在窗下听雨的声音。
【答案】
(1)这首诗是诗人杜甫离开成都草堂后写的一首七言绝句组诗。首联点明诗人居住的地点,颔联写出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惬意之情,颈联写出了诗人对世事变迁的感慨之情,尾联抒发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之情。
(2)全诗以议论为主,兼用景物描写来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首联写景,描绘了成都周围环境的特点,渲染出一种清幽静谧的气氛;颔联写诗人对隐居生活的惬意,表现了他淡泊宁静的心态;颈联写诗人对世事变迁的感慨,表现出他忧国忧民的胸怀;尾联写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表达了他对国家前途的担忧及对自身处境的无奈和悲愤。(3)这首诗语言平易浅近,明白如话,但又富有韵味,读来朗朗上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