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路逢秋意惨悽,吴歌楚些听如迷。
海天一色雁双去,山月半窥猿自啼。
心动故园频入梦,诗因佳景易成题。
孤霞落雾西风外,更向何山去托栖。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诗中“秋日送二徒之京”的“秋”字在诗中有什么作用?“山月半窥猿自啼”中的意象有何特点?等等。然后要结合具体诗句分析概括。

①第一句:“客路逢秋意惨悽,吴歌楚些听如迷”,意思是:客人踏上旅途时,秋天的气息令人感到凄凉、悲凉。听到吴歌楚声,如同迷失了方向。“客路逢秋意惨悽”写出旅途上的萧瑟凄清之感。“秋意惨悽”是全诗的基调,是诗人内心感受的真实写照。“吴歌楚些”指吴地的歌和楚地的歌,泛指江南一带的民歌。“听如迷”表明诗人听歌时心旌摇荡,神魂颠倒,无法自拔。

②第二句:“海天一色雁双去,山月半窥猿自啼”,意思是:天空海阔,大雁结队南飞,山间只有一轮残月挂在半空,猿猴在树上鸣叫。这里以海、天、雁、猿等为意象描绘出一幅壮阔的图景,营造出一种苍茫、寥廓的感觉。“雁双去”与“山月半窥”相对应,表现出大雁南飞时的壮观景象。“猿自啼”写出了山野的宁静和幽远。

③第三句:“心动故园频入梦,诗因佳景易成题”,意思是:因为思念家乡而常常做梦,因为看到好风景而轻易写下诗篇。“心动故园频入梦”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思念之情。“诗因佳景易成题”则说明诗人因美景而作诗,也表现了诗人热爱自然,向往美好的情感。

④第四句:“孤霞落雾西风外,更向何山去托栖”,意思是:孤零零的晚霞落在蒙蒙细雨中,我将要离开京城到什么地方去呢?“西风外”表明诗人要离开的京城位置在西方。“孤霞落雾”与“西风外”相呼应,表现出诗人离别京师的悲凉心情。

最后一句“更向何山去托栖?”点出了作者离别京师的原因。诗人因思念故乡而频频入梦,因此他打算回到故乡去,但不知道应该去哪里。“托栖”一词出自《庄子·逍遥游》中的话,意为栖息或归宿,此处用来指代故乡。

【答案】

译文:

我踏上旅途的时候,秋天的气氛使我感到凄凉悲伤;听到吴歌楚声,如同迷失了方向。

大海、天空一片辽阔,大雁结伴南飞;山间只有一轮残月挂在半空,猿猴在树上啼叫。

心中常常思念故乡而经常做梦,因为见到好的景色就容易写成诗篇。

孤单的晚霞落在蒙蒙细雨中,我将离开京城到什么地方去呢?

赏析:

首句开门见山,直抒胸臆:“客路逢秋意惨悽”,“客路”,旅居之地的路途;“秋意惨悽”,即秋天的气息使人感到凄凉悲伤。此句紧扣题目,交代了此行的目的和时间。接着写自己听到吴歌楚声,如同迷失了方向,进一步渲染旅途的凄凉气氛。

第二句写所见所闻:天空海阔,大雁结队南飞;山间只有一轮残月挂在半空,猿猴在树上啼叫。此句用海、天、雁、猿等意象描绘出一幅壮阔的图景。这四句诗,把旅途的萧瑟凄清之感写得淋漓尽致,同时,又通过描写自然景象,烘托出自己内心的孤独、凄凉,以及远离故乡的思乡之情,为下文抒发这种感情作了很好的铺垫。

第三句写自己的内心感受。“心动”,是指因思乡而常常做梦;“诗因佳景易成题”,是因为看到美好的景色而容易写下诗篇。这两句进一步抒发了自己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第四句写自己即将离开京城,不知应该往何处去。“孤霞落雾西风外”,表明诗人将离开京城,来到西方的地方;“更向何山去托栖”,说明自己将要离开京师到什么地方去呢?“西风外”、“孤霞落雾”与前两句的景物相呼应,都表现出诗人离别京师的悲凉心情。

末句直接点题:诗人因思念故乡而频频入梦,因此他打算回到故乡去,但又不知道应该到哪里去。这既是对前三句的总结概括,又是全诗的主旨所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