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陛稽前代,浮图想旧标。
风铃天外语,法鼓海门潮。
衣钵犹传奉,津梁未寂寥。
假令吾道在,斯地岂萧条。
【解析】
此诗为作者游天宁寺后所作,抒发对佛教的向往之情,并表达了诗人希望在佛教思想的指导下实现自己人生理想的渴望。首句“基陛”即石阶,代指寺庙,是寺庙的基石;“稽”即考察、观察。第二句中,“浮图”指的是佛像,“想”即想到。第三句“风铃”指寺院中的风铃,“语”是指佛经中的语句。第四句“津梁”是渡口的意思,“未”表示否定。第五句“衣钵”指的是佛教的袈裟和木鱼等法器,“犹”仍然。第六句“津梁”同第四句。第七句“假令”如果,表示假设,“吾道”即我的道理或主张,这里指的是佛教思想。第八句“斯地”,指天宁寺,“岂”即哪,表示疑问。第九句“萧条”指荒凉、冷落。
【答案】
宿:住宿
天宁寺:位于苏州市东北,五代时建有塔院禅林院,宋代改称天宁寺。
基陛:指寺院的基石。
稽:考察、观察。
想:想到。
浮图:指佛像。
风铃:寺院中用以报时或作信号用的响器。
天外语:指佛经中的语句。
法鼓:僧人敲击的一种乐器。
衣钵:佛教僧侣所持之物。此处比喻佛教教义。
津梁:渡口。
假令:如果。
吾道:我的道理或主张。
斯地:指天宁寺。
萧条:荒凉、冷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