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白社意何真,不厌孤游杖履频。
石裂峭崖天作障,寺居空界日为邻。
瑶花紫木春常在,丰草长林鹿自驯。
怅望餐霞人已去,峰头明月许谁亲。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七言古诗,共四句。下面是对诗句的逐句释义和译文,以及注释和赏析。
- 青山白社意何真,不厌孤游杖履频。
注释:
- 青山白社:意指自然景色,青山和白社分别代表了山与社,即山野间的自然景色。这里可能是指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赞美。
- 意何真:意指这种情感真实、深刻。
- 不厌:不感到厌倦。
- 孤游:独自出游。
- 杖履:手杖和鞋子,指行走。
译文:
青山和白色的社庙,它们的真实意义是什么?我不感到厌倦,总是喜欢独自游览。
- 石裂峭崖天作障,寺居空界日为邻。
注释:
- 石裂峭崖:形容石质坚硬而陡峭的山崖。
- 天作障:仿佛是上天布置的屏障,强调其自然而成。
- 寺居空界:指寺庙位于空旷之地,显得清静脱俗。
- 日为邻:太阳每天升起,为人们提供光明。
译文:
石质坚硬且陡峭的山崖像是上天布置的屏障,而寺庙则位于空旷的地方,显得格外清静。
- 瑶花紫木春常在,丰草长林鹿自驯。
注释:
- 瑶花紫木:美丽的花朵和紫色的树木,象征着春天的美好。
- 春常在:春天始终存在,永不消逝。
- 丰草:茂盛的草地。
- 长林:茂密的树林。
- 鹿自驯:鹿群自行驯化,表示自然界中动物的和谐相处。
译文:
美丽的花朵和紫色的树木常年盛开,茂盛的草地和森林里鹿群自得其乐,和谐相处。
- 怅望餐霞人已去,峰头明月许谁亲。
注释:
- 怅望:惆怅地眺望。
- 餐霞:用餐霞,比喻欣赏美景。
- 人已去:指的是诗人离去后,没有人再欣赏这美好的景色了。
- 峰头:山峰之巅,通常指高山。
- 明月:明亮的月光。
- 许谁亲:询问谁能亲近这明月呢,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景色的留恋之情。
译文:
我惆怅地望着那餐霞的人已经离去,只有山顶上明亮的月光,不知道它是否能够亲近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