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浩荡秋波碧,待渡行人立沙侧。
望中烟树翠模糊,夹岸层峦几千尺。
禅宫梵刹山远林,林间曲径归僧寻。
也知画史真善幻,一幅生绡传至今。
【注释】
- 题燕文贵秋山萧寺图:这是一幅描绘秋天景色的山水画。燕文贵是南宋画家,擅长画水墨山水。
- 长江浩荡秋波碧:长江宽阔、浩渺,河水在秋天呈现出碧绿色。
- 待渡行人立沙侧:等待渡河的人站在河岸上。
- 望中烟树翠模糊:远看,树木和烟雾显得朦胧不清。
- 夹岸层峦几千尺:两岸的山峰高耸入云,有几千尺高。
- 禅宫梵刹山远林:寺庙建在山的后面,周围是树林。
- 林间曲径归僧寻:僧侣们在树林中找到一条小路,沿着它走去。
- 也知画史真善幻:知道绘画艺术能够将真实的景象转化为虚幻的画面。
- 一幅生绡传至今:这幅画被保存在生绢上,流传到现在。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天的山水画,画面生动、色彩丰富。诗人通过观察和想象,将自然景色与人文景观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诗的第一句“长江浩荡秋波碧”,描绘了长江的广阔和秋天的水色。第二句“待渡行人立沙侧”,描写了等待渡河的人站在岸边的情景。第三句“望中烟树翠模糊”,表现了远处的烟树和雾霭交织在一起,变得模糊不清。第四句“夹岸层峦几千尺”,描述了两岸的高耸山峰高达几千尺。
诗的第五、六句“禅宫梵刹山远林”,描绘了寺庙建筑和周围的树林。第七、八句“林间曲径归僧寻”,表现了僧侣们沿着树林中的小路前行的场景。第九、十句“也知画史真善幻”,表达了对于绘画艺术能够将真实的景象转化为虚幻画面的认识。最后一句“一幅生绡传至今”,则意味着这幅画被保存在生绢上,流传到现在。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以及对人文活动的描述,展现了一幅生动、多彩的山水画卷。同时,诗人也在诗中融入了自己的情感和思考,使整首诗更加富有内涵和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