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生此日此冯轩,惊见银山大浪翻。
石窟定僧如鬼瘦,斗崖悬树与猿攀。
风雷半夜鲸鲵吼,霜露满天鸳鹤喧。
面面云中千岫出,若为龙象筑长垣。

【注释】:

冯轩 :古代一种车子,这里指车。

银山:指山岭。大浪翻:指海浪翻滚。

石窟:石刻佛像的石窟。定僧:在石窟中修行的僧人。

斗崖:陡峭的山坡。悬树:高挂的树木。猿攀:猴子爬树。

风雷:形容风声和雷声。鲸鲵吼:鲸鱼发出的声音。

霜露:指霜和露水。鸳鹤喧:鸳鸯和白鹤鸣叫。

面面云中:四面八方的山峰。千岫:千座山。

龙象:佛教中的龙王和象王。长垣:高大的围墙。

【赏析】:

《和泾川观音岩韵》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此诗为和韵之作,与前一首《题泾州开元寺寄杨东来》同为咏泾州景,但此首更着力于写景。

首联“此生此日此冯轩,惊见银山大浪翻”,以“此生此日”领起,点出时间、地点及自己的身份,交代了自己此次来到泾州的原因。冯轩者,唐人对马车的美称,用其代指自己乘坐的车。“银山”,即指泾州的山川。“大浪翻”,形容泾州之水波涛汹涌,浪花激荡。“银山大浪翻”四字,生动地描绘出泾州山水的壮丽景色,为下文进一步描绘泾州风光作铺垫,也为全诗奠定了雄浑豪迈的感情基调。

颔联“石窟定僧如鬼瘦,斗崖悬树与猿攀”。“石窟”,即石刻佛像的石窟。“定僧”,即在石窟中修行的僧人。“斗崖”,意为陡峭的山坡。“悬树”,意指高挂在树上的物体。“猿攀”指猴子爬树。这两句的意思是,石窟中的僧人像鬼般瘦弱,陡峭的山坡上悬挂着树木,猴子也在树枝间攀爬。作者通过对比,将泾州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融为一体,展现了泾州独特的自然风貌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颈联“风雷半夜鲸鲵吼,霜露满天鸳鹤喧”,“风雷”,指风声和雷声。“鲸鲵吼”,指鲸鱼发出的吼叫声。“霜露”,指霜和露水。这两句的意思是,深夜里风声雷动,仿佛鲸鱼在怒吼;天空中霜露满布,如同白鹤在欢唱。作者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风雷、鲸鱼、霜露等自然景象人格化,赋予它们生命和情感,使得诗歌更加生动有趣,也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尾联“面面云中千岫出,若为龙象筑长垣”,“面面云中”指的是四周都是云雾缭绕的山峰。“千岫”,指的是千座山。“龙象”,即佛教中的龙王和象王。这两句的意思是,四面都是云雾中的山峰,如果真有龙王和象王建造了长长的围墙。这里的“龙象筑长垣”是一种比喻,将泾州周围的自然景观比作神秘的龙王和象王所筑的长垣,既富有想象力,又充满了神秘色彩。

这首诗通过对泾州山水的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和丰富多样性。同时,通过对比和拟人的手法,使诗歌更加生动有趣,也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此外,诗人还通过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敬畏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