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呼走柴门,有客迈行只。
衣冠不骇俗,语言多近里。
可是白沙来,乃浑化查滓。
白沙霞外客,兄弟遄与处。
伯兄遣君来,此意良何以。
肯为庙堂尊,而乃山林取。
何由见汝兄,汝弟见可矣。
诗好儿童传,谊高朋旧喜。
我非青囊徒,聊尔嬉云水。
凭君具只眼,一照三万里。

【译文】

柴门传呼迎客来,有客迈步正匆匆。

衣冠楚楚不俗气,谈吐自然近人情。

白沙先生来何晚,浑然天成无滓埃。

白沙先生如天上,兄弟相会乐融融。

大哥派人请君来,此意为何情更深?

肯为庙堂之高官,却舍山林之隐士。

何由见到我兄长,你的小弟已心知。

儿童喜欢传诗篇,友谊深厚喜旧交。

我非青囊道士徒,闲来游山玩水时。

凭你明察秋毫目,一照三万里无遗。

【赏析】

这是一首赠答诗。陈石斋是明代诗人陈献章的字,字茂叔,号石斋,广东阳江人,明代著名思想家、文学家。这首诗作于万历二十年(1592),当时陈献章任礼部主事,因上疏论劾张居正而得罪,谪居南安(今属福建)。

首联:传呼走柴门,有客迈行只。

“走”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陈石斋被召见时的急切心情。

颔联:衣冠不骇俗,语言多近里。

陈石斋虽然身处逆境,但他的衣着整洁大方,言谈举止也显得文雅亲切,没有世俗的拘束。这与他的文人气质和高尚人格是分不开的。

颈联:可是白沙来,乃浑化查滓。

“白沙”是陈献章的别称,他提倡静坐读书的学说,反对讲求功利的科举考试,主张从内心去探求真理,因此被称为“白沙先生”。

尾联:白沙霞外客,兄弟遄与处。

“白沙霞外客”形容陈献章的学问博大精深,像在天空中的彩霞一样绚丽多彩;“兄弟遄与处”则表达了他对陈献章深深的敬意和欢迎之情。

尾联:伯兄遣君来,此意良何以。

这里的“兄弟”指的是陈献章的弟弟陈献瑜,他在隆庆年间曾出任南京国子监祭酒,后因病辞官回乡。

尾联:肯为庙堂尊,而乃山林取。

“庙堂”是指朝廷,“山林”则指隐居之地。这里用了一个反问句,表达了陈献章对朝廷的不满和对自己选择隐居生活的决心。

最后两联:何由见汝兄,汝弟见可矣。

陈献璋的弟弟陈献瑜已经去世多年,所以诗人只能通过想象来表达对弟弟的思念之情。同时,他也为自己能够成为陈献璋的知己而感到庆幸和自豪。

尾联:诗好儿童传,谊高朋旧喜。

“儿童传诗”是指陈献璋的诗歌被孩子们传唱;“谊高朋旧喜”则是说这种友谊已经超越了时间的限制,成为了一种永恒的记忆。

尾联:我非青囊徒,聊尔嬉云水。

“青囊”是指道教的一种法术,这里借指道家的学问;“云水”则是指游山玩水的生活态度。诗人用轻松幽默的语言表达了自己对道家学问的热爱和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

尾联:凭君具只眼,一照三万里。

这句诗是诗人送给陈献璋的礼物,表示希望他能像镜子一样照亮自己的道路,同时也祝愿他能够在人生的道路上取得成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