杖屦春光满一峰,文山猿鹤若为容。
乾坤卧榻还他主,伏腊讴歌信野翁。
夷夏有情回白日,兴亡无计奈西风。
檐花落尽灯前雨,懒听南禅半夜钟。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词内容及思想情感的鉴赏。解答时,首先通晓全诗大意,然后分析每句的意思和所表达的情感,最后结合作者的生平经历和当时的社会状况来分析这首诗的思想主旨。
“杖屦春光满一峰”,“杖”为拄着的木棍,“屦”是草鞋。诗人拄着拐杖,踏着青草,来到富田祠。
“文山猿鹤若为容”,以猿、鹤比喻人,写诗人在富田祠中看到的景象。
“乾坤卧榻还他主”,“乾坤”指天地万物,“卧榻”代指国家。这里说:天地万物都在我手,国家大事由我来主宰。
“伏腊讴歌信野翁”,“伏腊”指农历十二月初冬的祭品和腊月三十的祭祖活动,“兴亡无计奈西风”,“兴亡”指国家命运,“西风”象征秋风落叶,暗喻国势衰微。
“檐花落尽灯前雨,懒听南禅半夜钟”,诗人在富田祠中,看着檐下的花朵落下,听着寺中僧人敲半夜的木鱼。
【答案】
译文:
拄着杖子踏着青草去到富田祠,春天的阳光洒满了山峰。文山猿鹤也为之动容,但它们又怎能比得上我这个有情之人?天地间万事万物都在我手中,国家的大事由我来主宰。
国家的命运已经无法挽回了,只能任凭秋风萧瑟而去,那寺庙中的和尚们敲着半夜的木鱼声音,也让我无心倾听。
赏析:
此诗作于淳熙八年(1180),当时诗人因反对秦桧议和,被罢免枢密院编修官。诗人离开朝廷后,在江西上饶居住期间,曾到富田祠参拜文信公(文天祥)。此诗即为他在富田祠所作的七律。
首联两句写诗人在富田祠所见。“杖屦”即拄杖步行,“春光”指明媚的春景。诗人拄杖步行,踏着青草,来到富田祠,欣赏着春光融融的美景。
颔联两句写诗人在富田祠所见。“文山”指文天祥,文天祥是南宋著名抗元将领。他兵败被俘后,仍坚贞不屈,表现了可歌可泣的民族气节。“若为容”,意思是说文天祥如果还活着,也会像诗人一样拄杖而行,欣赏这明媚的春光的。
颈联两句写诗人在富田祠所见。这两句是对颈联的进一步补充。“乾坤”指天地万物,“卧榻”代指国家。“卧榻”在这里是说天下的大事都由我掌握。“还他主”的意思是说国家的一切事务我都管得了。
尾联两句写诗人在富田祠所见。“伏腊”指农历十二月初冬的祭品和腊月三十的祭祖活动。“兴亡无计奈西风”,意谓国家的兴亡我已无能为力,只能任凭秋风萧瑟而去,无可奈何。“兴亡”指的是国事家事,而此处“西风”则借指南宋王朝。
尾联两句写诗人在富田祠所见。“兴亡”指国事家事,“西风”则借指南宋王朝。诗人看到寺庙中的和尚们敲着半夜的木鱼声,也使他无心倾听,只是静静地聆听着窗外雨打芭蕉的声音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