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年三月春多旱,农夫望雨空愁叹。
今年三月雨太多,农夫转愁伤早禾。
却忆先皇御宸极,阴阳和调人足食。
万方只解歌太平,百姓何曾知帝力。
呜呼鼎湖飞龙去不返,五风十雨何由得。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

“往年三月春多旱,农夫望雨空愁叹。”这是首句,诗人以“往年”和“今年”作对比,写往年春天多旱灾,农民们盼望雨水,却只能徒呼哀哉。这一句交代了时间、背景,为后文的抒情作铺垫。“往年”“今年”是诗人用对比手法写出了时事之变。

“却忆先皇御宸极,阴阳和调人足食。”这是第二句。这句诗承接上句,由眼前之景想到往事,诗人回忆起先皇当年治理国家的情景,天下安定,百姓富足,安居乐业。这里运用了“却忆”的修辞技巧,突出了诗人对先皇的崇敬,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太平盛世的向往。

“万方只解歌太平,百姓何曾知帝力。”“万方”指各地,“解”是知道的意思。意思是说:天下人都只知道唱太平的歌谣,却不知道皇帝的力量。这里运用了反语的修辞手法,表面上是在说人们只知道歌颂太平,实际上却是在批评统治者只顾享乐,不关心民生。

“呜呼鼎湖飞龙去不返,五风十雨何由得。”这是最后一句,诗人以“呜呼”结尾,表达出一种悲凉之情。诗人感叹先皇离去,而天下又起五风十雨,不知如何是好。这里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和不满。

【答案】

译文:

往年的三月,天气干旱,农民盼望下雨而白白叹息;今年的三月却天降大雨,反而使庄稼受灾。我想起了

先皇治理国家的英明,那时全国上下和谐统一,百姓丰衣足食。如今天下虽大治,但百姓却不知是谁的力量。

赏析:

此诗开头两句就点出时令和天气的变化,与往年形成对照;接着写农民盼雨而空愁叹,表现了农民的疾苦。

中间四句转入对往昔盛世的回忆。诗人从眼前时政出发,追述了先皇的政绩和治国之道。先皇在位时,国泰民安

,人民安居乐业。这两句是全诗的重点所在。“万方只解歌太平”,表面看似颂扬太平,实则有讽刺之意:老百姓只知道

歌颂太平盛世,而不知这是统治阶级的功劳。

尾联“呜呼鼎湖飞龙去不返,五风十雨何由得”,则是对现实政治状况的感慨。先皇离去后,国家又陷入内乱之中,

连年的战乱让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诗人对此深感悲痛。尾联以设问的方式抒发了对时局的担忧和无奈情绪。

这首诗通过咏史抒怀,借古讽今,既歌颂了先皇的功业,也表达了对现实的失望之情。全诗情感深沉而又含蓄,富有诗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