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北山雨如注,寒风飒飒吹山树。
中河水发行子愁,褰裳欲渡且复休。
黑雾苍云蔽村舍,咫尺谁能辨牛马。
嗟哉出门百里行路难,我今胡为在中野。
【注释】
南山:指庐山,位于江西九江市南。北山:指安徽九华山。雨如注:雨点像泉水似的密集落下。寒风飒飒吹山树:寒风呼呼吹动山上的树木。中河水:指长江。发行子愁:因为水涨而愁。褰裳欲渡且复休:撩起衣服想渡过江去,但又停住了。黑雾苍云蔽村舍,咫尺谁能辨牛马:浓重的云雾遮没了村庄,即使近在眼前也分不清是牛还是马。嗟哉出门百里行路难,我今胡为在中野:唉,走出城门就是百里路程,怎么这样难以行走,我现在却在这旷野中。
【译文】
庐山与安徽九华山上大雨滂沱,寒风吹动着山中树木。
长江水位上涨使我忧愁,撩起衣服想要渡江又停下来。
浓雾弥漫遮住村庄,即使离它很近也看不清楚是什么。
唉,走出城门就是百里路程,为什么这样难以行走,我现在却在旷野中徘徊。
【赏析】
张籍(766—820),字文昌,唐代诗人,和王建、元稹并称为“张王乐府”。这首诗作于元和十年(815),诗人因遭谗被贬官至江陵(今属湖北荆州)任外司马参军时所作。
首联两句写雨势之大,风声之急。“南山”句是说庐山和九华山一带,暴雨倾盆而下,山洪暴发,冲刷得山石林木皆成泥泞;接着用“寒风”“飒飒”两词写出山雨狂风的肆虐。“中河”句是说长江水流暴涨,波涛汹涌,诗人站在岸边,心乱如麻,不知如何是好。“褰裳”句是说诗人撩起衣裳,想渡过江去避一避这可怕的风雨,但又停住了,因为他看到两岸的房屋都被大水淹没,无法过桥。一个“欲”字,把诗人内心的矛盾心理刻画了出来,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当时的处境及心情。
颔联两句承上启下,由景入情。“黑雾”句是说天空中的浓雾弥漫,遮蔽了整个村庄,使远处的景象变得模糊不清,连近处的牛马也不能分辨出来。“咫尺”句是说虽然雾气笼罩着村庄,但仍然可以分辨出牛马。这里诗人运用夸张的手法,突出了环境的恶劣和诗人处境的险恶。
颈联两句是全诗的重点,也是全诗情感转折的关键所在。前半句“黑雾苍云蔽村舍”,写的是环境恶劣,视线受阻;后半句“咫尺谁能辨牛马”,写的是诗人面对这种恶劣的环境,却仍要强行前行,不能自拔。这一联既写环境,又写人,更通过对比来突出人物的心情。
尾联两句写诗人的心境。“出门”句是说诗人被迫离家外出,走了很远的路,但仍然感到艰难困苦;“胡为”句则是说诗人心中疑惑不解,不知道自己到底为什么要在旷野中徘徊?
整首诗语言朴实自然,意境开阔深远。诗人善于运用对比和夸张的修辞手法,将山水景色、自然环境与人的情感紧密结合起来,表达了自己对人生道路艰难的感慨之情。同时,诗人还善于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