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诏还将母,南归乐未涯。
日明吴苑树,风引邵陵槎。
万里遥瞻阙,三湘近接家。
望滩怀孔雀,临洞识桃花。
寿祝青山永,书传碧海遐。
赵张前史艳,曾闵后人夸。
去值桑蚕老,迎看竹马斜。
却怜春别苦,飞絮满江沙。

【赏析】

此诗是诗人送母返邵阳时所作。全诗写景抒情,情景交融,意境深远。

首联:“奉诏还将母,南归乐未涯。”起句即点明奉诏将母南归。“奉诏”指皇帝的诏书,这里代指母亲;“将母”,即护送母亲。“还邵阳”,即回故乡。两句一气呵成,直贯首尾。“南归乐未涯”既交代了南归的原因和目的,又表达了对母亲的依依惜别之情。

颔联:“日明吴苑树,风引邵陵槎。”“吴苑”是南京附近的一个地名。“邵陵”为湖南邵阳一带的古称。“树”“槎”均为名词。这两句写诗人送母南归途中所见景物,并寓情于景,含蓄蕴藉地表达自己内心的复杂感情。

颈联:“万里遥瞻阙,三湘近接家。”“阙”通“雀”。《汉书·苏武传》载:汉武帝派使者持节持节到北海(今黑龙江黑河市)去问候苏武,说苏武已回到京城长安(今陕西西安),并请朝廷释放苏武。使者到了长安后,武帝派卫律去把苏武带到受刑的地方,苏武大骂卫律,不肯投降,卫律只好把他流放到北海,在荒凉的北海牧羊长达十九年。后来有人把苏武的故事写进诗歌里,如唐代王勃的《滕王阁序》。此处借以喻指唐京兆韦氏。“三湘”即湘江流域。古代传说中舜帝南巡,死于苍梧之野(今湖南零陵县),葬在九嶷山(今湖南宁远县),后人又称湖南境内的洞庭湖为“潇湘”,所以后人也称湖南为“三湘”。“接家”意为接近家乡、回归故土。这两句写诗人在送别母亲的途中遥望皇宫,心潮澎湃,感慨万千,同时也表现他对祖国的眷恋之情。

尾联: “望滩怀孔雀,临洞识桃花。”诗人在送别母亲的路上望着茫茫的江滩,不禁想起孔雀的雄姿与美丽的羽毛;同时,他看到江边的小岛上有一座小庙,便进去观赏了那里的桃花。“望滩”“临洞”都指观赏风景,“怀”“识”都有喜爱之意。“孔雀”“桃花”都是春天特有的景物。这两句既描写了诗人送别母亲时沿途的风景,也表达了诗人对母亲深深的怀念和思念之情。尾联二句写得十分自然贴切,形象生动,富有情趣,使整个诗显得更加优美动人。

这首诗通过送别母亲时沿途所见景物,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眷恋和对母亲的怀念之情。诗中既有对故乡的深情厚意,也有对母亲的无限眷念和思念之意。这种感情非常真挚感人,使人读后不禁为之动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