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落江门烟水秋,云帆八月过扬州。
两京驰道三千里,夹岸垂杨接御沟。
迎銮曲二十首和刘希尹之作 其十四
潮落江门烟水秋,云帆八月过扬州。
两京驰道三千里,夹岸垂杨接御沟。
注释:潮水渐渐退去,长江口的烟波笼罩着一片秋色;八月,云朵般的船帆经过扬州城。京城的官道有三千公里长,两岸的杨柳延伸到了皇宫的护城河。
赏析:此句通过描绘潮水的涨落和船帆经过的景象,展现了扬州城的繁荣与美丽。同时,也暗示了皇帝出行的盛大场面。
潮落江门烟水秋,云帆八月过扬州。
两京驰道三千里,夹岸垂杨接御沟。
迎銮曲二十首和刘希尹之作 其十四
潮落江门烟水秋,云帆八月过扬州。
两京驰道三千里,夹岸垂杨接御沟。
注释:潮水渐渐退去,长江口的烟波笼罩着一片秋色;八月,云朵般的船帆经过扬州城。京城的官道有三千公里长,两岸的杨柳延伸到了皇宫的护城河。
赏析:此句通过描绘潮水的涨落和船帆经过的景象,展现了扬州城的繁荣与美丽。同时,也暗示了皇帝出行的盛大场面。
【注释】 1.一官成晚岁:在晚年得到官职。 2.子云才:指扬雄,字子云,西汉人,著名的辞赋家和思想家。 3.驱马国门路:驱马于通往京城的道路,这里指赴任的路途。 4.北风声正哀:北风呼啸,声音凄厉,这里暗喻仕途艰难。 5.山形横塞起:山峰如屏障般耸立,阻挡了视线。 6.边色映空来:边关的颜色映照天空,暗示边疆的荒凉。 7.登临处:登高远望之地。 8.残阳照古台:夕阳西下,照耀着古老的城台。
【注释】 吴节妇:唐代诗人元稹的《乐府诗集》收录了一首名为《吴节妇》的乐府诗。吴节妇,即指古代女子吴氏,她的故事被后人传颂,成为了一段佳话。 风雨屋萧然:风雨交加,屋子显得空荡而冷清。 孤灯四十年:一盏孤独的灯火已经照耀了四十年。 家声越国后:她的家族在越国有着显赫的地位和声誉。越国,古国名,位于今浙江省一带。 心事纪姬前:她的心事一直牵挂着纪姬(纪姬为春秋时期越国的美女
【注释】 1.郑徵之:人名,这里指郑姓的征人。 2.佛山:地名,今属广东,为佛山市的别称。 3.珂马春情远:珂马,骏马。 4.南雁:即大雁,常在秋季飞往南方过冬,因而得名。 5.瑶草:一种香草,常用以象征美好的品质。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诗人通过写郑征人的归来,表达对朋友的思念之情。 首句“昼锦人争羡”,意为郑征人在官场上得到了显贵的地位,人们争相羡慕他
春风扬子渡,江上雪初消。 草色连三月,山名记六朝。 白云官舍近,红日帝乡遥。 欲寄西来信,秦淮有落潮。 赏析: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江南水乡画面,同时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张进士孔昭赴任南刑部的祝福和期盼。首联“春风扬子渡,江上雪初消”以春风和江上的雪为背景,展现了季节的变迁和自然的美丽,给人以清新脱俗的视觉感受。颔联“草色连三月,山名记六朝”则进一步深化了诗的主题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语言及技巧的赏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写作背景、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手法进行赏析。 “武功山路渺”的意思是:武功县的山路多么遥远啊!“武功”是地名,位于陕西省宝鸡市境内,是唐玄宗时所置的一个郡。 “西去雪巉巉”的意思是:向西走,雪路那么陡峭。“巉巉”,形容山高而险峻。“西去”指的是诗人离开家乡往西行,“大雪”指的是途中遇到大雪。
冯吕梁惠诗率尔酬赠兼谢药草之惠高情冯水部,相见示新篇。 ——注释:冯水部指唐代著名文学家、诗人冯贽(?—865年),字号不详。率尔,随意。酬赠,答谢赠送。 钟磬悬清庙,琼瑰落九天。 ——注释:清庙,指宗庙中的祭祀场所,也泛指庄严的场所。悬,挂。钟磬,古代乐器。清庙,指清幽的宗庙。琼瑰,美玉和珍珠,这里指珍贵的药草。 色流湖岸荇,香袭楚皋烟。 ——注释:色,色彩。流,流动。湖岸,湖边的草木。荇
【注释】久客:长期在外作客。便醒:就睡着了。逢君:遇着了您。一举杯:举杯劝酒。后山:指隐居的山林,也泛指隐居的地方。苦节:坚持气节。同父:指父亲,即作者的父亲。多才:有很多才能。雨映三更烛:夜半时分,雨打在窗上,映出蜡烛的光辉。春飘二月梅:春风吹来时,二月梅花随风飘动。重来话相访:再次来到这里,想要拜访您。凤凰台:传说中的仙人所居之地。 【赏析】这首诗以问答体写诗人对友人的怀念和祝愿
【解析】 此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理解诗意及赏析语言的能力。 ①首联,“黄子”指黄门客,“黄门”是汉时皇宫中侍从官名,此处借指友人。“青春”,即春天,这里指年青的时期。“上国”,指京都长安。“风尘”,“边塞”,都是借代,分别指战乱与边塞。“遥入望”,远望,思念。“独关情”,只有自己一人的愁苦。 ②颔联,“捧日双龙阙”,“捧日”是古代对帝王的尊称,“双龙”比喻皇帝。这两句说,你像那擎着太阳一样的双龙
【注释】阙题:原指帝王的宫门题名,后泛指写在诗文前面的总括或提示性文字。此诗首联即用“阙题”二字点明诗题。风雩:古代求雨的祭礼,这里指祭祀求雨的地方。大雅:指《诗经》中的《大雅》篇,这是《诗经》中内容最为典雅的一篇。《大雅》是周朝宫廷宴乐时的舞曲名,后来也用来泛指高雅的诗歌。青春:指年轻的时候。此处指诗人年轻时。谢公泉:相传东晋谢安隐居东山时,曾在山上筑有亭台,名为“东山”
这首诗是诗人写给张内翰的,表达了对张内翰的怀念之情。 第一句“尔向家山去,休歌蜀道难”,意思是你已经离开家乡去了,不要唱《蜀道难》这首歌了。这句诗通过“尔向家山去”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而“休歌蜀道难”则表达了诗人对张内翰的怀念之情。因为张内翰曾经在四川任职,所以诗人用蜀道来比喻张内翰离开的地方。 第二句“乘车真得意,戏彩足承欢”,意思是我乘车的时候感到非常开心,就像得到了戏彩一样
迎銮曲二十首和刘希尹之作 其十五 翩翩龙马控雕戈,白日清秋沛上过。 圣主守边思猛士,临风高咏大风歌。 注释: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丽的边疆景象,表现了诗人对边疆将士的敬仰之情。 译文: 翩翩起舞的骏马,驾驭着雕饰的战戈,在阳光下穿越清秋的沛上。 圣明的主君守卫着边疆,思念着勇猛的将士们,面对风吹过的地方,高声吟咏那激昂的《大风歌》
【注释】: 叠鼓:大鼓。笳(jiā):古代管乐器,用芦苇或皮革制成。通明殿:皇宫正门名。阊阖楼:宫门名。碧:指秋云的颜色。红:指晨日的颜色。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在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冬所作。时值安史之乱已平,唐军收复长安,杜甫从凤翔返回长安时途经新安郡,应朋友邀请作此诗以赠之。首联描写了长安城内外的景色。“叠鼓”“凝笳”,写出了长安城的热闹和喜庆的气氛。“入禁中”三字
雪殿云墀列羽旄,天王开宴赏勋劳。 迎銮曲二十首和刘希尹之作 其十九。 注释: - 雪殿云墀:指皇帝的宫殿,雪白的殿顶,云色的台阶,形容宫殿华丽而庄严。 - 列羽旄:排列着羽毛制成的旗幡,象征威严和尊贵。 - 天王:古代对皇帝的尊称,这里指皇帝。 - 开宴赏勋劳:举行宴会来奖赏有功之臣。 - 封侯未赐将军印:指还没有赏赐将军印章,即封爵。 - 归马先分战士袍:指将领们首先得到赏赐。 赏析:
迎銮曲二十首和刘希尹之作 其十三:大君仁圣迥非常,远似唐宗近宋皇。 译文: 皇帝的仁慈与智慧超越了常人,他的形象既接近唐朝的盛世,又似乎更接近宋朝的英明。 注释: “大君”指皇帝。“仁圣”形容皇帝具有仁慈和智慧的品质。“迥非常”表示与众不同,超越常态。“唐宗”暗指唐代帝王的盛世形象。“近宋皇”则意味着皇帝的形象与宋朝皇帝相似。这里的“皇”通常指代皇帝或君主。 赏析:
迎銮曲二十首和刘希尹之作 其十二 江口传呼大驾临,顺流风雨注江心。 风起半山群虎啸,雨来深水一龙吟。 注释: 1. 迎銮曲二十首和刘希尹之作 其十二:这组诗是唐代诗人韩愈为庆祝唐穆宗到江口迎接銮驾而作的诗歌。 2. 江口传呼大驾临:江口传来消息,皇帝的大驾即将到来。 3. 顺流风雨注江心:随着水流,风雨汇聚至江心。 4. 风起半山群虎啸:风起时,仿佛有一群虎在山间呼啸。 5. 雨来深水一龙吟
诗句原文: 弓如满月向江开,箭插寒潮卷浪回。 水上鼋鼍莫深避,我皇元为射蛟来。 译文: 弓箭如同满月般高悬于江面之上,箭簇插入寒冷的潮流中带起波浪滚滚。在水面上,无论是鼋还是鼍,都不要过分躲避,因为我的皇帝是为了射杀水中的蛟龙而来。 赏析: 这首诗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皇家射箭的壮丽画面。首句“弓如满月向江开”,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将弓箭比作圆月般的明亮,形象地表达了其威力之大和射击之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