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雨偏能感四愁,浊醪真可散千忧。
自怜好客过文举,敢望生儿如仲谋。
花坞静看朱槛暮,草堂闲对碧山秋。
庵䕡架底黄昏月,且抱青刍学饭牛。
【注释】
- 雨后读三国志:雨过后,我读《三国志》,感叹曹操的奸诈。
- 积雨偏能感四愁:雨水太多,反而让人感到忧愁。
- 浊醪真可散千忧:酒虽然不清澈,但能让人忘却烦恼。
- 自怜好客过文举:我自认为喜欢交友,就像刘备一样。
- 敢望生儿如仲谋:我不敢奢望儿子能够像孙权一样有才能。
- 花坞静看朱槛暮:在花木茂盛的地方,看着红栏杆下的夕阳。
- 草堂闲对碧山秋:在草堂旁边,看着秋天的青山。
- 庵䕡架底黄昏月:在庵子的架子下,看到黄昏时明亮的月光。
- 且抱青刍学饭牛:暂且抱着青草,像老黄牛那样耕田。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雨后读书的情景,表达了他对《三国志》中的曹操的不满和对孙权才能的羡慕之情,同时也展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农事的关心。
首句“雨后读三国志”点明了主题,即在雨后的闲暇时间,他读了《三国志》这部历史著作。这里的“雨后”既指天气,又暗指心情。雨后的清新让他想起了曹操的奸诈,这种心情的变化使他对这部书产生了不同的感受。
次句“积雨偏能感四愁”,则是对前一句的深化和展开。这里,诗人不仅表达了自己对曹操的不满,还进一步联想到自己的身世和遭遇。他在风雨中度过了漫长的岁月,因此更加珍惜眼前的时光。
第三、四句则转向个人情感。他自嘲自己喜欢交友,就像刘备一样;但他又不敢奢望儿子能够像孙权一样有才能。这种复杂的情绪反映出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挣扎。
接下来五、六、七句分别描绘了诗人在不同场景下的心情。在花木茂盛的地方,看着红栏杆下的夕阳,他感受到的是生命的无常和岁月的流逝;在草堂旁边,看着秋天的青山,他感受到了自然的宁静和美丽;在庵子的架子下,看到黄昏时明亮的月光,他则体会到了人生的孤独和寂寞。这些描写都反映了诗人对于人生的独特理解和感悟。
最后两句则是对整首诗主题的升华和总结。他暂时抱着青草,学习老黄牛耕田的勤劳精神。这里的“青刍”是指新割的嫩草,象征着青春和希望;而“学饭牛”则意味着他要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属于自己的未来。这既是对自然和生活的感悟,也是对人生态度和价值观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