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郭渔阳路,南风几日程。
客毡春草色,僧寺晚钟声。
山认盘龙状,州传种玉名。
关西旧衣钵,留取付诸生。
【注释】
东郭:地名。渔阳:古郡名,在今河北蓟县西南,是通往京城长安的要道。“客毡”三句:客居他乡的游子,身披毡裘,在春草中行走,听那寺院晚钟声。山认盘龙状,州传种玉名:山峦如盘龙蜿蜒起伏,而州城因产玉石而得名。关西,指长安以西地区。衣钵,和尚传授佛经袈裟、法器等物的处所。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之作。诗人在送别的同时,也对友人表示了美好的祝愿,希望他留取付诸生用功读书,不要辜负了他的一片厚望。
诗的前四句写杨文绅去玉田(今河北省玉田县)的路途。首句“东郭渔阳路”交代了送别之地和出发时间。次句“南风几日程”,说明杨文绅离家的时间并不长,所以还来得及沿途游览。三四两句写杨文绅途中所见景色,以及听到的声音。“客毡春草色”、“僧寺晚钟声”,写出杨文绅行色匆匆,又见美景良辰,心情舒畅愉悦。
“山认盘龙状”、“州传种玉名”,既写景,更寓情。“山认”,是说山形仿佛是盘龙。“州传”,是说州名与种玉有关。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说,远道而来的游子,身披毡裘,在春草中行走,看山上山形犹如盘龙,听州城晚钟声悠扬,真有似曾相识之感。
诗的后四句写杨文绅到任后的所见所闻。“关西旧衣钵”,即把从长安带回的衣钵留在玉田。“留取”二字,表明杨文绅对学问十分看重。结尾两句,既是赠言,又是祝愿:希望你在玉田好好干,不要辜负了我的一片期望啊!
杨文绅此诗作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当时,诗人正在长安任职,得知好友杨文绅即将赴玉田(今河北玉田县)担任司训,于是写了这首诗相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