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东徐孺子,不见已三年。
鸿雁几时至,音书谁与传。
钓鱼寒涧曲,注易古林边。
遥想府中榻,常因高士悬。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歌内容和思想情感。在此基础上结合诗句分析。
“城东徐孺子”,点明人物,即作者的朋友徐进甫,字孺子,是唐代著名的隐逸诗人,他与作者的交往颇深,所以作者对他的思念之情十分深厚。
“不见已三年”,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这句诗运用直抒胸臆的方式,把作者与徐孺子相隔三年之久的情感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
“几时至,谁与传”,运用反问句式,抒发了作者对友人音信的渴望。“鸿雁”两句,以鸿雁传书为喻,写出了作者对友人音信的殷切盼望,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对友情的珍视。
“钓寒涧曲,注易古林边”,“钓”“注”两字用拟人手法,写出了作者在朋友处钓鱼、读书的情景。这两句诗既写出了友人生活情趣的一面,又表现出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最后一句,写远望友人住处的景致,“高士悬”化用了《庄子·逍遥游》中的典故,意思是说,因为想念友人,所以看到友人居住的地方,总是挂念不已。
【答案】
寄徐进甫
城东徐孺子,不见已三年。
鸿雁几时至,音书谁与传。
钓寒涧曲,注易古林边。
遥想府中榻,常因高士悬。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写给朋友徐进甫的一首怀人之作。首联开门见山地点出主人公——友人徐进甫;颔联则直抒胸臆,表明了对徐进甫的怀念之情;颈联通过写自己与友人在寒涧曲钓鱼、在林边读书的相知情景,进一步表现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深;尾联则宕开一笔,想象友人居所的幽美景致,并由此而想到自己对友人的深切怀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