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馆春愁鬓欲雕,更缘多病暗无憀。
笋思出土犹藏甲,柳学迎风渐折腰。
尽说黄金长不坏,那知碧血最难消。
何须西上苏台望,一笛残阳旧六朝。
丘逢甲的《春愁》以春天为背景,抒写了他对《马关条约》的哀愁和对祖国统一的愿望。下面是诗句、译文、注释及赏析:
- 诗句:
- 虚馆春愁鬓欲雕:在空旷的书房中,我因春日而忧愁,双鬓变得如刀刻般憔悴。
- 更缘多病暗无憀:加之我又疾病缠身,内心的痛苦无法隐藏。
- 笋思出土犹藏甲:笋子想要破土而出,但内心仍藏着坚硬的壳,比喻内心的挣扎与不安。
- 柳学迎风渐折腰:柳树学习着迎接春风,但逐渐失去了直立的姿态,象征人或事物在困境中的无奈妥协。
- 尽说黄金长不坏:虽然都说黄金永不腐蚀,但它也承受不住岁月的磨损。
- 那知碧血最难消:然而,真正难以消逝的是像碧玉一般清澈的血,象征着正义与情感。
- 何须西上苏台望:为何要向西眺望,望向那些已经不存在的地方,表达了一种对过去的怀念与不舍。
- 译文:
- 在空旷的书房里,春日的愁绪使我鬓发苍老如同刀刻一般。
- 由于疾病的折磨,我的内心无法隐藏这股深深的忧伤。
- 竹笋想要破土而出,却依然保留着坚硬的外壳,如同内心深处的斗争。
- 柳树学习着迎风挺立,却逐渐失去了原有的姿态,像是在生活的重压下不得不屈服。
- 人们都说金子是永恒的,但实际上它也无法抵挡岁月的侵蚀。
- 真正的悲哀是无法被时间消除的,正如碧玉般清澈的血液。
- 为何要向西远眺,去那些早已不复存在的地方,那里有着我们共同的回忆。
- 注释:
- 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的情感体验和个人思考。
- 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述,隐喻了个人的心理变化和深层情感。
- “黄金”和“碧血”两个意象,分别代表了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的永恒,同时也暗示了历史变迁中的无常。
- 赏析:
- 诗歌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来抒发诗人的忧愁与感慨,展现了作者对时代变迁的敏感和对民族未来的忧虑。
- 诗中使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 整首诗结构紧密,情感真挚,是一首具有高度艺术感染力的佳作。
《春愁》不仅是一首抒情诗,更是一份沉甸甸的历史见证。它不仅记录了一个时代的悲欢离合,也反映了一个民族面对苦难时的坚韧与不屈。这首诗是对历史的深刻反思,也是对未来的殷切期待。在欣赏的同时,我们也应该从中汲取力量,坚定信念,为了更加美好的未来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