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旷霜空万木凋,岁寒孤棹傍清宵。
江声永夜惊虚枕,月色中天上远潮。
千里风烟劳梦想,十年心迹愧渔樵。
白沙翠竹情无奈,玉宇琼楼望转遥。
【解析】
此诗是作者在白沙江上夜泊时,感怀人生和仕途的坎坷而作。全诗意境高远,感情深沉,语言质朴。首联写白沙月下万木凋敝,寒夜孤舟傍清宵;颔联写江声夜夜惊虚枕,月色中天上远潮;颈联写千里风烟劳梦想,十年心迹愧渔樵;尾联写白沙翠竹情无奈,玉宇琼楼望转遥。整首诗意境宏大,感情深沉,语言质朴。
【答案】
①野旷霜空:荒野空旷,天边霜气弥漫,万物凋零。②岁寒孤棹:年岁已晚,孤舟停泊在江边。③清宵:指深夜。④惊:惊醒。⑤无:没有。⑥劳:徒劳。⑦愧:惭愧。⑧白沙:作者隐居之地。⑨玉宇:指朝廷或仙境。⑩琼楼:美玉砌成的楼宇,多指富贵人家华丽的房屋。
译文:
荒野空旷,寒气逼人,万木凋零,霜气满地,寒鸦啼声不断,寒风吹过,船桨划水的声音也显得格外清晰。夜晚,江水声声入耳,惊得我连枕头都未曾放下,抬头一看,只见一轮明月从天边升起,照得江面上波光粼粼。
我四处奔波,历尽艰辛,但心中始终装着国家的大事,却未能为朝廷做出任何贡献。如今,我已远离家乡多年,漂泊在异乡他乡,心中难免有一丝愧疚。我想回到白沙隐居生活,却又觉得难以实现自己的理想。望着远方的朝廷,我不禁想起自己曾经为之奋斗过的岁月,那些日子里,我一心一意地为国家效力,虽然历经千辛万苦,但却从未感到过一丝后悔。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晚年归隐后的所作。诗人用“野旷霜空”描绘出一片荒凉萧瑟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凄冷、孤独的氛围。接着又用“岁寒孤棹傍清宵”进一步烘托了这种氛围。“孤棹”,就是孤单的小船,这里借代诗人的行踪。“傍清宵”表明诗人是在夜晚乘船而行。“江声永夜惊虚枕,月色中天上远潮”一句,既写出了诗人的孤独寂寞,也写出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惊虚枕”表明诗人因夜宿江上而难以入睡,“月色中天上远潮”则表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眷念。
“千里风烟劳梦想”一句,既表现出诗人对故乡的深情怀念,也反映出诗人的身世之悲。“千里风烟”,是指家乡遥远的地方,那里有无尽的风烟。“劳梦想”,表明诗人日夜思乡,却无法实现愿望。“十年心迹愧渔樵”一句,更是将诗人的内心世界刻画得淋漓尽致。“心迹”,是指内心的感受和经历。“愧渔樵”,表明诗人因不能为朝廷效力而感到羞耻。
“白沙翠竹情无奈”,既表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也表现了诗人的无奈之情。“白沙”指的是诗人隐居的地方,“翠竹”则是一种象征,代表着诗人的理想和追求。“情无奈”,表明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失望。“玉宇琼楼望转遥”一句,既表达了诗人对朝廷的向往,也流露出他对未来的期望。“玉宇琼楼”,是指皇帝居住的地方,象征着荣耀和权力。“望转遥”,表明诗人对朝廷的向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