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寻六桥路,再上北高峰。
俯见海潮立,遥怜秋雨空。
绝壁出危搆,乔林殷暮钟。
披图一怀旧,杖屦何时同。
【注释】
六桥:即杭州西湖上的六桥。重寻:再次寻找。北高峰:位于杭州市西,海拔408米,是著名的游览胜地。海潮:指钱塘江潮水。空:虚、无。绝壁:峭壁。危搆(jué gòu):高耸的建筑物。乔林殷暮钟:高大茂密的树木上笼罩着傍晚的钟声。披图:打开地图。怀旧:思念故人。杖屦(zhàn jù):拄着木棍和草鞋。
【赏析】
《北高峰》是诗人重游杭州时登北高峰而作的作品。诗分上下两阕,上阕写重游时的所见景色,下阕抒发对往事的追忆之情。全诗写得层次井然,首二句点明重游的目的;三、四句写登山所见,突出了北高峰之险峻,同时暗含对过去生活的怀念;五、六句写北高峰之幽深,并进一步表达了对过去的眷恋;最后两句则由眼前之景引发出对往事的回忆。
诗以“北高峰”为题,却从重游北峰写起,这是有意避免正面叙写山的雄奇险峻,而是先写登临所见的景物。“重寻”,说明不是第一次到北高峰,但前次来此,已历多年,所以这里要“再上”。这一句看似平平叙写,实际却蕴含着丰富的内容。因为重游北高峰,意味着诗人与这座山结下了不解之缘,而且这次重访又是在秋日的时节,自然别具一种萧瑟凄清的气氛。因此,“再上”北高峰,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一片秋意。“俯见海潮立”,是说站在北高峰顶上,只见那汹涌澎湃的钱塘江潮水像一队士兵那样排列着整齐的队形屹立在那里,使人感到气势雄伟、不可动摇,这就把北高峰之险峻生动地描绘出来了。接着又写道:“遥怜秋雨空。”秋天的天空中没有太阳,只有稀疏的几个白云,而那无边的碧空之中,却有无数晶莹的雨滴,在飘洒着。这样的景象是极其美丽的,然而诗人却“遥怜”它,这实际上是在表达他对于人生无常、岁月易逝的感慨。
以上两句,诗人抓住了北高峰的特点——高峻,写出了一种雄浑的气势,同时又通过钱塘江上秋雨景象的描写,表现出了北高峰之巍峨。接下来便写到北高峰的“绝壁”:“绝壁出危构”,是说北高峰的峭壁上,还矗立着几座高高的塔楼。“危构”一词,既形容塔楼的高耸,也表现了它的惊险和危险。“乔林殷暮钟”,是说在那高大茂密的树木间,不时传来傍晚钟声的回响。“殷”在这里是“响亮”、“清晰”的意思。这一层是写北高峰的幽深。“绝壁出危構”,“乔林殷暮钟”,这两组诗句,都是写北高峰的自然景物。但是它们所表现出来的意境却迥然不同。前者写的是北高峰之高峻、险要和雄伟,后者写的是北高峰之深幽静默和神秘莫测。这种写法,使画面具有动静结合的效果,显得更加丰富多彩。
“披图一怀旧”,是从“披图”这个动作引出的,是说诗人打开地图想回忆一下旧游的地方。“杖屦何时同?”则是说什么时候才能像过去一样拄着棍子和草鞋一同来到这里?“杖屦”就是杖履,用木杖和草鞋代指平民百姓的生活。诗人以这样的结尾结束这首诗,实际上正是在表达他对过去平民百姓生活的一种向往和留恋。
这首诗是一首七言律诗,作者在诗中采用了对比手法,将北高峰之险峻与秋雨空寂相映成趣,同时也将北高峰之幽深与暮钟钟声相呼应。整首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充分展示了作者对北高峰的深厚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