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因松竹陟嶙峋,松已成阴竹未匀。
好是梅花助诗兴,两株晴雪不胜春。
注释:
二月二日进入山中,看到松竹正值盛开时节。我闲来无事,登上嶙峋的山崖,只见已经长成的松树郁郁葱葱,还未长得均匀。好是梅花助诗兴,两株晴雪般的梅花,无法完全掩盖春天的美色。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入山赏花的情景。诗人在二月二日这个春暖花开的季节进入山中,发现了松竹盛开的景象。他闲来无事,便登上嶙峋的山崖,欣赏这美丽的景色。
首句“二月二日入山看松竹”交代了时间、地点和人物。二月二日是春天,天气晴朗,万物复苏,正是欣赏自然美景的好时机。诗人选择了入山看松竹,可能是因为他对松竹有着特殊的感情。松竹象征着坚韧不拔的精神,诗人通过观赏这些植物,或许能从中汲取到生活的力量和勇气。
颔联“闲因松竹陟嶙峋,松已成阴竹未匀”描写了诗人登山的过程。他闲着无聊,便开始攀登嶙峋的山峰。在攀登的过程中,他发现已经长成的松树郁郁葱葱,还未长得均匀。这里的“已成阴”形象地描绘了松树的生长状况,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变迁。而“未匀”则表达了诗人对这种自然的美的赞叹。
颈联“好是梅花助诗兴,两株晴雪不胜春”则是对梅花的赞美。诗人在欣赏完松竹之后,又发现了两株盛开的梅花。梅花以其清高的品质和顽强的生命力而著称,它能够在严寒中绽放,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触动。诗人认为梅花的存在能够激发他的诗歌创作灵感,使他觉得春天的气息更加浓厚。这里的“晴雪”指的是梅花的颜色,洁白如雪,与周围的绿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有趣。
整首诗通过对松竹、梅花等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之美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同时,诗人也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和思考,以及对未来的期许和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