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门旌节驻西山,注目平湖浸两间。
春雨浪高鱼欲化,夕阳沙远鸟迟还。
龙都虽限天为界,霸国休凭水作关。
日夜战船争利涉,鸱夷何可便投闲。
次韵张云门中尉望太湖一首
【注释】
张云门:即唐代诗人杜甫。这首诗是杜甫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春末夏初,因避战乱而隐居在苏州时所作。
西山:指苏州西郊的虎丘山。
注目平湖浸两间:注视平静湖面,仿佛看到了太湖中的两块陆地——东洞庭和西太白(今属安徽)。
春雨浪高鱼欲化:形容春天时太湖水势汹涌,鱼群游动如要化成一条鱼。
夕阳沙远鸟迟还:形容落日时分,远处沙滩上的鸟儿归巢,显得缓慢而迟缓。
龙都:指南京(今南京市)。天为界,霸国休凭水作关:意思是说天高皇帝大,国家不可凭借水来做屏障。
鸱夷:即鸱夷子皮,春秋时越国的大夫范蠡,曾改名鸱夷子皮,后辅佐越王勾践灭吴,功成名就后泛舟五湖,退隐江湖。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晚年在太湖隐居时所作,表达了他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首句写张云门中尉驻马观望太湖,颔联写春雨使太湖的水涨得很高,鱼游得很快;颈联写夕阳下太湖边上的沙滩,鸟儿归巢,显得很慢;尾联写天下太平时,国家不可凭借长江、黄河等河流做屏障。诗中运用了比喻、拟人等手法,生动地描绘了太湖的景色,并借此表达了作者对国家的忧虑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