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山盘薄龙马群,中有长江带潮汐。
霆驱雪迸欲㴞天,不没曹娥庙前石。
乡人共说曹娥孝,天性生来不须教。
邯郸作诔巳瑰奇,中郎题碑尤绝妙。
流传曾与阿瞒看,以孝移忠何所难。
丈夫乃不如女子,况为同姓堪羞死。
衮衮江波不尽流,曹娥庙下泊行舟。
舟中美人颜半醉,纱帽乌靴苍玉佩。
浩歌渌水狎凫鹥,如此风流良可绘。
岂不见美人昔日渡江来,杨柳青青莺乱啼。
美人今日渡江去,凉叶萧萧马首西。
西上金陵天尺五,青云士友多如雨。
莫忘江上别离时,一玩新图有所思。
【注释】
娥江:今浙江绍兴。县丞:官职名,为县的行政长官。达贯道:名不详。朝京:到京都去。薄龙马群:山势高峻。曹娥庙:在浙江绍兴,是为纪念东汉时孝女曹娥事而建的神庙。潮汐:指长江潮水涨落。霆:雷霆。雪迸:形容冰雪飞溅。㴞(hèn)天:冲向天空。曹娥庙前石:指曹娥碑,刻着曹娥的故事。乡人:《史记》载,“曹娥年十四时,果夜亡,道遇渔父。哀呼求救。……后五日遂死,吏乃于江上觅尸十余日,终于不得”。曹娥孝,即曹娥孝顺父母的故事。生来不须教:天生就有孝心。邯郸作诔:指西汉时司马相如所作《长门赋》,描写陈皇后失宠后自杀的故事。《长门赋》中有“夫何一佳人兮,步逍遥以自虞”的句子,后人因此称女子为“阿瞒”,即司马相如的别号。中郎题碑:指东汉张衡所书《二京赋》中“河汉炳灵,龙门静波”一句,后人因以“河汉”指代张衡。绝妙:非常出色。流传曾与阿瞒看:流传至今,人们还把它当作观赏之物。以孝移忠,以孝可以移易忠心。《论语·为政》:“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此句是说,用孝心可以移易别人的忠心。同姓:同姓之人,指自己的亲人。堪羞死:难以忍受。衮衮:形容水流不息的样子。不尽流:没有止尽。曹娥庙下泊行舟:指船停于曹娥庙附近。美人颜半醉:指船上美人喝得半醉。纱帽乌靴苍玉佩:指船上美人戴着纱帽、穿着乌靴、身佩青玉佩饰。浩歌渌水狎凫鹥(xí fú yī):大口饮酒,畅快歌唱,戏弄水中的凫(fú)和鸥。渌水:清澈的流水。狎:同“狎”,“戏狎”之意。凫鹥(yī):水鸟名。风流:此处指船行水上的景色。良可绘:实在值得绘画。岂不见:难道不见到。美人昔日渡江来:指的是曹娥生前渡过长江的事。昔:从前。凉叶萧萧马首西:形容秋风萧瑟,马头向西。西上金陵:登上金陵(今南京)。天尺五:天上的云彩像尺子一样短。青云士友:指有才能的人。如雨:多得像雨点一样。莫忘江上别离时:不要忘记当年离别的情景。新图:这里指曹娥庙的新图。有所思:思念着什么。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通过描绘一幅幅动人的画面,表现了对曹娥的深切怀念,同时也流露出自己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堪称千古佳作。
诗的前半部分主要描绘了曹娥庙前的美景和曹娥庙下的热闹场面。诗中多次提到“江”、“曹娥庙”、“美人”、“曹娥”等词语,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江南水乡氛围。同时,诗人通过对曹娥庙前石、曹娥碑等景物的描绘,展示了一幅美丽的江南水乡画卷,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美丽的江边小镇之中。
诗的下半部分则转入了对曹娥生平事迹的描述和对曹娥品德的赞扬。诗中多次提及“曹娥”二字,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浓浓的怀旧之情。诗人深情地回忆起曹娥的孝顺事迹,表达了对她无尽的怀念之情。同时,诗人还赞美了曹娥的美貌和才情,认为她是真正的美女和才女。此外,诗人还对曹娥的品德进行了高度评价,认为她是一个具有高尚品德的贤者。
这首诗在艺术上有着很高的成就。首先,诗人采用了生动形象的语言和细腻入微的笔触来描绘画面,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浓郁的江南水乡气息和诗意美感。其次,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得整首诗更加富有想象力和感染力。最后,诗的结构紧凑有序,情感真挚深沉,给人以强烈的共鸣和感动。
这首诗是一首充满怀旧之情和赞美之情的佳作。它不仅成功地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美丽风光和曹娥的美德形象,还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人生的深刻感悟。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还具有很高的艺术魅力,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