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符佐邑龙城去,金阙曾为论治人。
解听萧韶知圣德,好将冠冕化文身。
公庭榕叶莺声巧,江水杨花鹢首新。
公退从容询往事,罗池碑刻涴苔痕。

【注释】

丹符佐邑龙城去,金阙曾为论治人。——丹符:指朱红色印信,表示官职。龙城:指马田县,今属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

解听萧韶知圣德,好将冠冕化文身。——“萧韶”是古代的一种乐器,“萧”指笙,“韶”指钟。

公庭榕叶莺声巧,江水杨花鹢首新。——公庭:朝廷。

公退从容询往事,罗池碑刻涴苔痕。——罗池:在今湖北省武汉市西南,相传春秋时楚平王曾葬于此,故名。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喻士文赴任马田县丞时的得意情景。诗中用了许多形象的比喻和生动的描绘,使读者仿佛看到了一个才华横溢、风度翩翩的人在赴任途中的风采。

首句“丹符佐邑龙城去”,以丹符(即朱红色印信)象征官员身份,表示喻士文即将离开京城,赴任龙城(即马田县)。龙城,这里指的是喻士文将要担任的马田县。这一句既点明了诗人即将离去的消息,也为下文的描绘铺垫了背景。

次句“金阙曾为论治人”,则是诗人对过去的回顾与总结。金阙,指皇宫中的殿堂。曾,过去曾经。论治人,是指为国为民治理国家的人。这句诗意味着喻士文过去也曾为国家做出过贡献,而现在他即将再次为国家服务,肩负起新的责任。

接下来两句“解听萧韶知圣德,好将冠冕化文身。”则通过比喻的手法,赞美了喻士文的智慧和才能。萧韶,古代的一种乐器,象征着智慧和才学。圣德,指高尚的道德品质。冠冕,古代官员戴的帽子,代表身份地位。文身,古时候一种风俗,指纹面。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喻士文能够听懂音乐,理解圣人的教诲;他善于运用自己的智慧和才能,将自己的形象和气质化为文字,成为文章。这两句既表达了对喻士文智慧和才能的赞誉,也寄托了诗人对喻士文未来成就的期望。

第三句“公庭榕叶莺声巧”,则是对喻士文即将到任马田县的期待之情的描绘。公庭,指朝廷或官府。榕树,又称“榕木”,是一种常绿乔木,枝叶繁茂,树形优美。莺声,指黄鹂鸣叫的声音。巧,灵活,巧妙。这一句诗的意思是说,喻士文即将到任马田县,他将在那里施展才华,为百姓造福。

接下来两句“江水杨花鹢首新”,“江水杨花”指的是江边的柳树和飘落的杨花。鹢首,是古代一种船头装饰物,形状像鸟。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喻士文即将到任马田县,他将在那里治理江水,保护环境;同时,他也将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让马田县焕发出新的活力。

最后两句“公退从容询往事,罗池碑刻涴苔痕。”则是对喻士文即将到任马田县的祝福之情的表达。公退,指退朝后休息。从容,指安闲自在。询往事,询问过去的事情。罗池碑刻,即“罗池碑”,位于湖北省武汉市西南的罗池湖边。涴苔痕,意为碑刻上长满了青苔。这一句诗的意思是说,喻士文即将到任马田县,他将在那里治理政事,为百姓谋福利;同时,他也将以自己的智慧和才能,为马田县留下丰富的文化遗产。

整首诗通过对喻士文赴任马田县的描绘,展现了他的才华和智慧,表达了诗人对他的赞赏之情。同时,诗中也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