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阔云容淡,江清日彩浮。
新居深孕秀,高栋爽涵秋。
曲径连芳草,横桥锁绿流。
不知尘俗伴,曾得到斯洲。
注释:野地辽阔天空中的云彩淡雅,江水清澈太阳的光辉倒映其中。新居深藏秀气,高高的栋梁爽朗而充满秋天的气息。曲折的小径连着芳草,横架的桥梁锁住了绿色的流水。不知道那些世俗之人是否陪伴着我,曾经得到过这样的洲渚。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给表弟的一首贺诗,表达了对新居主人的喜爱和祝贺之情。全诗通过对新居环境的描绘,展现了主人的新居之美,以及对主人的祝福与期望。
野阔云容淡,江清日彩浮。
新居深孕秀,高栋爽涵秋。
曲径连芳草,横桥锁绿流。
不知尘俗伴,曾得到斯洲。
注释:野地辽阔天空中的云彩淡雅,江水清澈太阳的光辉倒映其中。新居深藏秀气,高高的栋梁爽朗而充满秋天的气息。曲折的小径连着芳草,横架的桥梁锁住了绿色的流水。不知道那些世俗之人是否陪伴着我,曾经得到过这样的洲渚。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给表弟的一首贺诗,表达了对新居主人的喜爱和祝贺之情。全诗通过对新居环境的描绘,展现了主人的新居之美,以及对主人的祝福与期望。
释义:元冬已改仲,丹树故凝秋。 注释:元冬,冬季的第一个月,即农历一月初;已,指已经;改,指更替;仲,古代对二月的称呼;丹树,红树;故,仍然;凝秋,凝结着秋天的寒意。这首诗描述了诗人在深秋季节,看到树上的丹叶依然保持着秋天的颜色,感受到季节的变化。 译文:冬季的第一个月已经到来,红叶依旧凝结着秋天的气息。 赏析:首句“元冬已改仲”,诗人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时间的变迁。元冬是冬天的第一个月
楼台将送暑,关塞已迎秋。 月色天街近,风香水阁浮。 花开莲子唱,风引竹枝讴。 此夕正七夕,能来同写忧。 注释: 1. 楼台将送暑:即将告别夏季的炎热。楼台,指高楼或高台,这里可能是指诗人所居住的地方。将,即将。送,送别。暑,夏天。 2. 关塞已迎秋:迎接秋天的到来。关塞,古代边防要地,这里可能是指诗人所在的地理位置。已,已经。迎,迎接。秋,秋天。 3. 月色天街近:月光洒在街道上
邵少湄折柬有楼台将送暑凉露报新秋之句用何诗飘洒欣然余怀走笔答之其二 楼台将送暑,关塞已迎秋。 纨扇感无极,金兰气欲浮。 何时携好伴,樵月共清讴。 踏断四峰路,浑忘世外忧。 注释: 1. 楼台将送暑:楼台上的景色预示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秋天即将到来。 2. 关塞已迎秋:关口和要塞都已经迎来了秋天的气息。 3. 纨扇感无极:手中的纨扇已经感受不到夏日的酷热,因为秋天的凉爽已经来临。 4.
楼台将送暑,风日正争秋。 【注释】:楼台即将送走炎热的夏季,而风和日丽的秋季正逐渐来临。 【赏析】:起二句点明时令和节候。 大火宵犹午,微凉朝渐浮。 【注释】:大火星在夜空中燃烧,犹如太阳般明亮耀眼,到了夜里仍然如同白天;清晨起来的时候,感觉不到一丝凉爽,反而觉得比白天还热一些。 【赏析】:这几句是写天气的变化。“大火”即心宿,古人认为心宿与夏季炎热有关联。夜深了,但心宿还在天上高照
这首诗是郭西桥的《用韵奉答》第三首。它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国家繁荣昌盛的美好祝愿和对皇帝的忠诚之心。 第一句“元冬已改仲,皇历又颁秋”,意为新年已经到来,皇帝颁布新的历法。在这里,“元”指的是新的一年,“仲”是农历一年中的第二个月,这里指春节;“皇历”是指皇帝颁布的历法或年号;“颁”是颁布的意思。整句意思是新的一年已经到了,皇帝颁布了新的历法。 第二句“天子万年圣”
【注释】 区见泉:人名,作者门生。 表弟新居寄贺:表弟新近建成的住宅,特此写信祝贺他。 自是栋隆吉:因为房屋建造得好,故能招来吉祥。 即看桂子秋:秋天时,树上的桂花开放了。 落成吾日醉,栖稳尔风流:你的新居落成之日,我要喝个大醉;你则安居乐业,潇洒自如。 琪花:美玉。 隔洲:隔河对岸。 【赏析】 这首诗作于唐宪宗元和七年(公元812年),作者时任国子博士。当时作者与友人区见泉的新家落成
我们来看这首诗的原文: ``` 用韵奉答郭西桥 其四 元冬已改仲,碧水旧涵秋。 雁阵声何急,鱼书寂不浮。 天涯穷短目,泽畔苦长讴。 叹息美人远,寒山殷百忧。 ``` 接下来是诗句的解释和翻译: ``` 1. 元冬已改仲,碧水旧涵秋。 - “元冬”指的是农历正月,“已改仲”意味着已经过了正月十五元宵节。这里的“碧水”可能是指清澈的水,而“旧涵秋”则表达了秋天的气息依然存在于这碧水中。 2.
【注释】楼台:指高楼。楼台将送暑,零露已飘秋:楼台即将送走酷热的夏天,清晨时分,露水已经洒遍了大地。 绿树流芳润,横塘积翠浮:树木上挂满了晶莹的水珠,像绿色的翡翠一样。横塘(池塘)里积水成碧,清澈如玉。 旧传双鲤信,谁唱跃鱼讴:从前有人传说过鲤鱼能传递书信,如今谁还唱起跳跃鱼儿欢歌呢? 泳藻熙然在,人间空百忧:游泳的鱼儿在水中快乐自在,然而人们却因为忧愁而感到烦恼。
这首诗的格式要求是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 1. 顷波来柬有游樵之约喜走笔答之 - 关键词:顷、波来柬、有游樵之约 - 注释:顷字在这里可能表示“不久”的意思,波来柬指的是书信或消息,有游樵之约意味着有邀请他去游山砍柴。 - 赏析:诗的前两句描述了收到一封书信后的喜悦心情,以及对于这次出游的期望。 2. 忽传澜石扎,清兴亦樵关 -
楼台将要送走暑热的时节,江海即将涵纳秋天。 目送孤舟渐行渐远,神伤远山云雾缭绕。 骏马怜惜古调之音声,鸿雁唱起新讴歌。 百越升平日年,谁又能先解除忧愁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首先,理解诗句的含义是关键。“区见泉表弟新居寄贺四首其四”出自王勃的《滕王阁序》,这是一篇骈文,作者通过描绘一幅绚丽多彩的画面:旭日初照,彩霞满天;澄碧的水湾,绿波荡漾;百花齐放,芳草萋萋;丹桂簇拥着秋色,渔歌阵阵。接着分析这些景物在诗中的作用,并指出诗人的写作手法。如第一联“朝旭霞堪摘,澄湾翠欲浮”,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把朝霞比喻为鲜艳的红色果实
这首诗的格式要求是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 1. 顷波来柬有游樵之约喜走笔答之 - 关键词:顷、波来柬、有游樵之约 - 注释:顷字在这里可能表示“不久”的意思,波来柬指的是书信或消息,有游樵之约意味着有邀请他去游山砍柴。 - 赏析:诗的前两句描述了收到一封书信后的喜悦心情,以及对于这次出游的期望。 2. 忽传澜石扎,清兴亦樵关 -
【注释】 走笔招区顿池:指写诗召唤友人到池边来。区顿,地名,在今陕西泾阳县北。 藻:水中的植物。 寄书:指朋友来信。 消:消散,消失。 慰:安慰。 溽暑:酷热的夏天。 清夏:炎热的夏天。 山斋:隐居的山中草堂。 【赏析】 这是一首山水田园诗。诗人邀请好友去池边饮酒赏景,但友人迟迟不来,自己只能独自在山斋中等待,并写下此诗表达自己的孤寂心情。这首诗描写了夏日的景色和心情
【注释】 区见泉:人名,作者门生。 表弟新居寄贺:表弟新近建成的住宅,特此写信祝贺他。 自是栋隆吉:因为房屋建造得好,故能招来吉祥。 即看桂子秋:秋天时,树上的桂花开放了。 落成吾日醉,栖稳尔风流:你的新居落成之日,我要喝个大醉;你则安居乐业,潇洒自如。 琪花:美玉。 隔洲:隔河对岸。 【赏析】 这首诗作于唐宪宗元和七年(公元812年),作者时任国子博士。当时作者与友人区见泉的新家落成
积善余庆,门闾瑞气浮。 区见泉表弟新居寄贺四首其一 注释:我积德行善,所以福分自然到来,家门洋溢着吉祥之气。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因为自己的行善而得到了吉祥和福分,门庭充满了喜气) 竹苞高数仞,瓜瓞定千秋。 屋有公卿种,世为清白流。 诗歌兼颂祷,何日共沧洲。 注释:竹子高大如同几丈,子孙繁衍如瓜瓞连绵不断,家宅中有高贵的官员种植的植物,世代都是清廉的士人。这首诗歌颂了主人的家风
我们来看这首诗的原文: ``` 用韵奉答郭西桥 其四 元冬已改仲,碧水旧涵秋。 雁阵声何急,鱼书寂不浮。 天涯穷短目,泽畔苦长讴。 叹息美人远,寒山殷百忧。 ``` 接下来是诗句的解释和翻译: ``` 1. 元冬已改仲,碧水旧涵秋。 - “元冬”指的是农历正月,“已改仲”意味着已经过了正月十五元宵节。这里的“碧水”可能是指清澈的水,而“旧涵秋”则表达了秋天的气息依然存在于这碧水中。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