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闻洪少宰,父子丧高州。
守将罪难问,先臣恤岂酬!
久知卑制使,窃恐效诸侯!
近地还如此,輶轩咫尺愁!

《梧州杂诗·其十九》是一首明末清初诗人钱澄之作。此诗描绘了作者听闻洪少宰家族因父亲和儿子在高州丧事而感到悲痛的情景,同时表达了对守将难辞其咎的忧虑和对先臣未能得到应有的照顾的失望。接下来将对这首诗进行逐句释义和赏析。

“远闻洪少宰,父子丧高州”两句表达了作者听闻洪少宰及其父子在高州丧事的消息,深感悲痛。《梧州杂诗》中,“洪少宰”指的是明代官员洪承畴。他的父亲和儿子都在明朝灭亡之际丧生于高州,这一事件对于作者而言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紧接着,“守将罪难问,先臣恤岂酬!”两句反映了作者对于守将难辞其咎、先臣未得到应有照顾的不满和忧虑。这里的“先臣”,指的就是作者的前任,他在战乱中牺牲,但没有得到应有的荣誉和纪念。

“久知卑制使,窃恐效诸侯!”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自己职责的担忧和对未来可能发生的事情的预感。这里的“卑制使”指的是作者作为下级官员的身份,他担心自己无法完成使命,甚至可能效仿那些不忠不义的行为。

“近地还如此,輶轩咫尺愁”两句则是作者对当前状况的感慨和忧虑。这里的“輶轩”,是指古代的一种轻便马车,用来传递重要消息。“咫尺愁”则表达了作者对局势恶化的担忧,以及对于未来不确定性的恐惧。

《梧州杂诗·其十九》通过简洁的语言,深刻地表达了作者对于时局和个人命运的感慨。通过对洪少宰家族丧事的描述,以及对守将难辞其咎的忧虑,展示了作者对忠诚和责任的思考。同时,诗中的典故和比喻也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敏锐的社会观察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