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厓仙人冠铁冠,锦袍不着衣褐宽。
弃官流荡山水窟,胸中奇气蛟龙蟠。
手持铁笛窍有九,铮铮三尺青琅玕。
吹之奇声绝人世,抑扬悲壮凌云端。
铁厓山高高百尺,片片吹落梅花寒。
太湖老渔狎唱清江歌,仙人侧卧吹回波。
七十二峰翠鸾舞,大雷小雷走深涡。
君山弄,最奇绝。
一声草木摧,两声山石裂。
三声蜿蜒跃波起,四声卷海作飞雪。
五声山岳尽动摇,六声百鸟皆噤舌。
七声吐气成虹霓,槫桑枝上金鸡啼。
八声凝光射牛斗,丹桂枝边玉㕙吼。
九声十声迸银河,鬼神股慄天嵯峨。
河鼓辍琼耜,天孙停玉梭。
九重震叠开荡荡,帝阍惊动忘撝诃。
钧天大奏侧身听,口敕仙吏旁搜罗。
分甘吹笛乐吾乐,芒屦懒上金銮坡。
仙人仙人铁石肠,引喉喷铁金琅珰。
中通外窍直以刚,莫耶善鸣愁凤皇。
以下是对《铁笛谣》的逐句释义和译文,包括诗句的注释和赏析:
- 诗句解读:
- “铁厓仙人冠铁冠,锦袍不著衣褐宽。”描述了仙人戴着铁质的帽子,穿着华丽的锦袍,但并不穿传统的衣物。这反映了仙人对世俗束缚的超脱和个性的独立。
- “弃官流荡山水窟,胸中奇气蛟龙蟠。”表达了仙人辞去官职,漫游于山水之间,内心充满了奇特而强大的力量,仿佛蛟龙盘踞。
- 译文展示:
- “手持铁笛窍有九,铮铮三尺青琅玕。”描绘了仙人手中持有的铁笛,具有九个孔,发出的音色如同清澈的青琅玕石。
- “吹之奇声绝人世,抑扬悲壮凌云端。”形容仙人吹奏铁笛时的声音,其奇异美妙至极,足以震撼世人,且声音高亢激昂,如同直上云霄。
- “铁厓山高高百尺,片片吹落梅花寒。”描述了铁厓山高耸入云,仙人用铁笛吹落梅花,增添了一份寒冷的氛围。
- “太湖老渔狎唱清江歌,仙人侧卧吹回波。”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画面,太湖的老渔夫在轻唱着清江曲,而仙人则侧卧在岸上,用铁笛吹奏出和谐的回音。
- “七十二峰翠鸾舞,大雷小雷走深涡。”形容山峰在雷电的作用下摇曳生姿,如同翠鸾在空中翩翩起舞。
- “君山弄,最奇绝。”强调了这一场景的特别之处,展现了一种超凡脱俗的美。
- “一声草木摧,两声山石裂。”描述了铁笛之声能够摧毁草木,撕裂山石,显示出其强大的威力。
- “三声蜿蜒跃波起,四声卷海作飞雪。”描绘了铁笛之声引发海浪的起伏和变化,如同飞雪般壮观。
- “五声山岳尽动摇,六声百鸟皆噤舌。”形容了铁笛之声能够让整个山岳都为之震动,连鸟儿也停止了歌唱。
- “七声吐气成虹霓,槫桑枝上金鸡啼。”描述了铁笛之声化作虹霓,仿佛金鸡在桑树枝头鸣叫。
- “八声凝光射牛斗,丹桂枝边玉㕙吼。”形容了铁笛之声能汇聚阳光,直射斗牛星,如同玉兔在桂枝边咆哮。
- “九声十声迸银河,鬼神股慄天嵯峨。”描绘了铁笛之声能够穿透银河,让鬼神都感到恐惧,天空变得险峻。
- “河鼓辍琼耜,天孙停玉梭。”借用神话中的天宫意象,描述了铁笛之声使得掌管音乐的神祇都停止了工作。
- “九重震叠开荡荡,帝阍惊动忘撝诃。”形容铁笛之声震撼天地,连天帝都为之惊动,忘记了自己的威严。
- “钧天大奏侧身听,口敕仙吏旁搜罗。”描述了一个盛大的音乐场面,人们侧身倾听,神仙们也在四处寻找和欣赏这场音乐。
- “分甘吹笛乐吾乐,芒屦懒上金銮坡。”表示仙人享受着吹奏铁笛的乐趣,甚至懒得上朝。
- “仙人仙人铁石肠,引喉喷铁金琅珰。”形容仙人拥有铁石般的肠子,能够引喉发声,发出如铁如金般清脆的声音。
- “中通外窍直以刚,莫耶善鸣愁凤皇。”形容仙人的铁笛技艺精湛,能够直接沟通内外,刚健有力,甚至能够引起凤凰等神兽的共鸣。
- 赏析要点:
- 仙人的形象:诗中的仙人形象被刻画为既有超脱世俗的自由精神,又有深厚的内在世界,他的内心强大到能够与自然元素互动,这种描绘体现了诗人对仙人超越凡人境界的向往。
- 音乐的力量:铁笛之声不仅是听觉上的震撼,更是一种精神上的洗礼。诗人通过描绘铁笛之声的强大能量,传达了一种音乐超越语言、超越形式的独特魅力。
- 自然景观的表现:铁笛之声引起的自然景观变化,如山摇地动、风云变色等,展示了大自然对人类创造力的敬畏。
- 神话元素的运用:诗中巧妙地融入了神话传说中的天宫、神祇等元素,这些元素的使用不仅增加了诗歌的神秘色彩,也加深了对仙人超凡能力的想象。
- 艺术表现手法:诗人通过对铁笛之声的细腻描绘,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来增强诗歌的艺术效果,使读者能够在视觉和听觉上都得到美的享受。
结合上述内容,可以进一步感受到《铁笛谣》这首诗所蕴含的艺术魅力及其深远的文化影响。它不仅是对自然美景和仙人风采的赞美,也是对生命本质和人类情感的一种深刻反思。诗人借助仙人的形象,传递了对自然界力量的敬畏以及对自由精神的追求。同时,诗中的铁笛之声象征着创造力与想象力的力量,是对人类文明进步的一种颂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