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江一片石,逶迤十余里。
峭壁插长空,高崖嗑江水。
仰面神魂飞,一望寒生眦。
崎岖路不穷,嵌空错难理。
猿狖不得攀,乌鹊无栖止。
初洞亩盈余,小结依崖址。
山腰二洞幽,乔木秀悬藟。
百折到三台,倒挂石垂蕊。
中有一泓泉,汩汩流山髓。
仿佛敲清磬,声随风远迩。
高瞻见草庵,欲达无由抵。
吁嗟我远行,浪薄孤舟舣。
程阻得胜游,虽忧亦成喜。
慷慨问山灵,来此人凡几。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祜的作品,描述了他在燕子矶游历三台洞的所见所感。

我们来看第一句:“风阻燕子矶游至三台洞”。这里的“风阻”指的是风力对旅行的影响,而“燕子矶”则是地名,位于长江边,是一个观景的好地方。这句诗的意思是说,因为风力大,所以不能直接到达三台洞,需要先在燕子矶游览一番。

第二句:“枕江一片石,逶迤十余里”。这里的“枕江”指的是靠近江边的石头,“逶迤”是指曲折延伸的样子,整句意思是说,江边有一个很长的石头,沿着江岸蜿蜒延伸出去十多里。

第三、四、五、六句:“峭壁插长空,高崖嗑江水。仰面神魂飞,一望寒生眦。崎岖路不穷,嵌空错难理。猿狖不得攀,乌鹊无栖止。”这几句描写了三台洞附近的自然景观。峭壁插入天空,高高的悬崖俯瞰着江面,抬头仰望令人神魂飞升,一眼望去就感到寒冷刺骨。山路崎岖不平,错杂复杂难以理清。猿猴无法攀爬,乌鹊没有栖息之地。

第七、八、九句:“初洞亩盈余,小结依崖址。山腰二洞幽,乔木秀悬藟。”这几句描述了三台洞内的自然景观。刚开始进入洞口时发现有剩余的空间,小结着依偎在崖壁上。山腰有两处山洞很幽深,乔木茂盛,树上的果实像悬挂的果实一样垂下来。

第十、十一、十二句:“百折到三台,倒挂石垂蕊。中有一泓泉,汩汩流山髓。”这几句描述了三台洞内部的景观。经过许多曲折才到达三台洞,洞顶倒挂着岩石像花蕊一样垂落。中间有一个清澈见底的泉水,泉水汩汩流淌如同山中的骨髓。

第十三、十四、十五句:“仿佛敲清磬,声随风远迩。高瞻见草庵,欲达无由抵。”这几句描绘了三台洞外的景象和感受。好像敲击着清脆的磬,声音随风飘荡远近。从高处看去可以看到草庵,想要到达却没有办法抵达。

最后两句:“吁嗟我远行,浪薄孤舟舣。”感叹自己远离家乡在外漂泊,船只因波浪太薄而不能靠岸。

整首诗通过描绘三台洞的自然风光和内心感受,表达了诗人旅途的艰辛与感慨,同时也赞美了大自然的美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